[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零件打磨抛光的智能加工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61931.6 | 申请日: | 202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761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王刚刚;刘彦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建平 |
主分类号: | B24B19/00 | 分类号: | B24B19/00;B24B41/02;B24B5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59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零件 打磨 抛光 智能 加工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零件打磨抛光的智能加工装置,包括机体和打磨机构,与现有技术的打磨加工装置相比较,所述智能加工装置还包括将所述打磨机构进行角度转换驱动的旋转模块、控制所述旋转模块升降活动的空间移动的升降模块、驱动所述打磨机构相对于所述机体水平移动的移动模块和控制协调所述加工装置各电器的作业的控制装置。本发明的智能加工装置通过零件进件和打磨的自动智能配合,实现零件打磨抛光的高效率工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用于零件打磨抛光的智能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抛光是指利用机械、化学或电化学的作用,使工件表面粗糙度降低,以获得光亮、平整表面的加工方法。是利用抛光工具和磨料颗粒或其他抛光介质对工件表面进行的修饰加工,抛光不能提高工件的尺寸精度或几何形状精度,而是以得到光滑表面或镜面光泽为目的,有时也用以消除光泽,通常以抛光轮作为抛光工具,抛光轮一般用多层帆布、毛毡或皮革叠制而成,两侧用金属圆板夹紧,其轮缘涂敷由微粉磨料和油脂等均匀混合而成的抛光剂,抛光时,高速旋转的抛光轮压向工件,使磨料对工件表面产生滚压和微量切削,从而获得光亮的加工表面,表面粗糙度一般可达Ra0.63~0.01微米,当采用非油脂性的消光抛光剂时,可对光亮表面消光以改善外观,大批量生产轴承钢球时,常采用滚筒抛光的方法,粗抛时将大量钢球、石灰和磨料放在倾斜的罐状滚筒中,滚筒转动时,使钢球与磨料等在筒内随机地滚动碰撞以达到去除表面凸锋而减小表面粗糙度的目的,可去除0.01毫米左右的余量,精抛时在木桶中装入钢球和毛皮碎块,连续转动数小时可得到耀眼光亮的表面。精密线纹尺的抛光是将加工表面浸在抛光液中进行的,抛光液由粒度为W5~W0.5的氧化铬微粉和乳化液混合而成。抛光轮采用材质匀细经脱脂处理的木材或特制的细毛毡制成,其运动轨迹为均匀稠密的网状,抛光后的表面粗糙度不大于Ra0.01微米,在放大40倍的显微镜下观察不到任何表面缺陷。此外还有电解抛光等方法。
打磨工是机械制造业、加工业、模具业、木业、皮革业等打磨抛光工艺的工人。其工作目的是去除产品工件表面的毛刺、使之光滑,易于继续加工或达到成品。使用的工具是主要是磨床、砂轮磨机等。较小的手工作坊也有用角磨机,用砂纸手工操作在机械加工和装置组装中常需要将零件端部进行打磨,让其端部平整并去除毛边,便于后续零件的焊接、粘合或加工螺纹等工作。目前,零件的加工装置智能化低,零件的进件传送和打磨之间配合度不高,进而需要大量人力劳动力进行辅助操作,另外,现在打磨设备多使用机械压紧方式进行夹持零件,这会在零件表面上造成压痕,对零件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
本实验团队长期针对加工装置和零件加工技术进行大量相关记录资料的浏览和研究,同时依托相关资源,并进行大量相关实验,经过大量检索发现存在的现有技术如EP2482996B1、KR101474847B1和US08721396B1,现有技术公开的加工装置一般包括底座、设置于底座上的机械手装置和打磨装置、以及抓持于机械手装置上的夹持装置;机械手装置包括抓手组件;抓手组件抓手架、设置于抓手架上的抓手驱动装置、以及设置于抓手架上的且与抓手驱动装置配合使用的旋紧套筒;夹持装置包括与旋紧套筒相匹配的夹持手柄、固定连接于夹持手柄上的上固定板、设置于上固定板上的若干吸盘、以及与上固定板配合使用的且由铁制品构成的下固定板,上固定板上设置有用于吸附下固定板的若干磁铁。本发明的一种打磨机,通过设置夹持装置,其用于固定夹持需进行打磨的手机后壳;通过于上固定板上设置吸盘,其用于吸附并定位手机后壳;通过于上固定板上设置磁铁,其用于固定下固定板。但是,现有技术的加工装置自动化程度不高,降低了对零件的打磨效率。
为了解决本领域普遍存在的市面上的打磨工作模式单一;打磨效果差;加工装置中各模块协调度不高;智能加工装置质量参差不齐;智能化程度较低等等问题作出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智能加工装置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用于零件打磨抛光的智能加工装置。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建平,未经刘建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619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