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空调气流通道的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61817.3 | 申请日: | 202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51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周小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的卢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34 | 分类号: | B60H1/34;B60H1/26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王美章 |
地址: | 210033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空调 气流 通道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空调气流通道的设计方法,在汽车内构建环状的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内设有空调出风口;空调所吹出的风在所述气流通道内循环;所述气流通道根据气体流速需求设置有主流区和一个或多个宽度不同辅助流区,在所述气流通道的主流区上,均匀开设多个通向汽车乘员舱内的出风口,其为孔状;在所述气流通道的辅助流区上,开设通向汽车乘员舱的辅助出风口;所述辅助出风口根据需求开/闭;根据此方法设计的汽车空调气流更大程度带动乘员舱内空气循环速度,节约空调能耗,同时更加贴近自然风从而提升乘员舒适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空调出风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空调气流通道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乘员舱内保持一定的气温及适当的空气流动性有利于提升乘员的乘坐体验,因此一般均会通过搭载空调系统来调控整个乘员舱内的气温和空气流动。
目前的空调出风系统存在以下问题,气流自空调口吹出后,乘员舱内的气流流通过于混乱,没有专供气流流动的通道导致气流离开空调出风口后动能迅速消耗转化为内能,未能很好地带动乘员舱内部空气流动;有别于自然风,空调的出风过于直接,久吹会给乘员带来不适感,不吹又难以忍受过热的温度;空调调节温度的均匀性不好,冷热不均会导致乘员不适感增强。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汽车空调气流通道的设计方法,根据此方法设计的汽车空调气流更大程度带动乘员舱内空气循环速度,节约空调能耗,同时更加贴近自然风从而提升乘员舒适性。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空调气流通道的设计方法,进一步的,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汽车内构建环状的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内设有空调出风口;空调所吹出的风在所述气流通道内循环;所述气流通道根据气体流速需求设置有主流区和一个或多个宽度不同辅助流区;所述辅助流区的气流通道的宽度小于所述主流区的气流通道的宽度;
步骤2、在所述气流通道的主流区上,均匀开设多个通向汽车乘员舱内的出风口,其为孔状;
步骤3、在所述气流通道的辅助流区上,开设通向汽车乘员舱的辅助出风口;所述辅助出风口根据需求开/闭。
进一步的,在汽车内构建环状气流通道的方法为:将汽车仪表台内部空间、两侧车门夹层空间和后备箱空间使用管道联通,在车门开闭位置采用软性材料接头将气流通道管道接口接通。
进一步的,在气流通道内安装一个或多个风扇。
进一步的,所述气流通道为双通道,所述双通道内为循环方向相反的气流循环。
进一步的,所述气流通道的宽度与气体流速的关系为:Q=A*V,
其中,Q为空气体积流量,单位为m3/s;A为截面面积,单位为m2;V为流速,单位为m/s。
有益效果
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利用汽车内饰构建环状的气流通道,形成环状“风洞”流动,循环利用气流出风动能,从而实现在同等空调功率的情况下更大程度带动乘员舱内空气循环速度,节约空调能耗。
普通模式下,无高速吹面气流,空调出风噪音小,静谧性好。
从环状主流区域逸散出来的气流更加紊乱,更加贴近自然风从而提升乘员舒适性。
遍布整个乘员舱的流动气流可以使得空调调节温度更加均匀。
乘员的快速降温/升温需求可通过辅助出风口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普通模式下原理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快速降温/升温模式下原理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中汽车空调气流通道平面结构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的卢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的卢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618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