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孪生数据可视化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61806.5 | 申请日: | 202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638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潘树怡;安勇;金哲;吕鹏;杜伟;李春;李友;董轶;李卉雯;王萍;王彦婷;苏楠;刘佳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建设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6 | 分类号: | G06F16/26 |
代理公司: | 北京锺维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9 | 代理人: | 黄利萍 |
地址: | 25001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孪生 数据 可视化 监测 系统 | ||
1.一种孪生数据可视化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显示装置,
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描述事件的孪生节点列表N,所述孪生节点列表N包括k个孪生节点和原子时间单元t,N=(N1,N2,......,Nk),k为节点列表中节点的数量,t为任一节点Ni对应的事件执行的最小时间单位,i=1,…,k;其中,节点Ni包括第i个事件的事件开始时间Tistart、事件结束时间Tiend、第i个事件的先导事件列表P=(Pi1,Pi2,......,Pim)和后继事件列表Q=(Qi1,Qi2,......,Qin),其中,对于任一先导事件Pij,其事件结束时间TPijend=Tistart;对于任一后继事件Qih,其事件开始时间TQihstart=Tiend,j的取值为1,…,m,h的取值为1,…,n;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孪生节点列表中的每个节点的事件开始时间和事件结束时间,将每个节点绘制在预设的网格区域中以生成对应于所述孪生节点列表的可视化信息,每个节点的大小基于对应的先导事件的个数m和后继事件的个数n确定;
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区域,用于向用户呈现所述孪生节点列表N的可视化信息;
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以下步骤生成所述孪生节点列表的可视化信息:
S100,遍历孪生节点列表N,获取最小的事件开始时间min(Tistart)和最大的事件结束时间max(Tiend);
S200,在显示区域中绘制时间轴,所述时间轴的开始时间为min(Tistart),结束时间为max(Tiend),时间轴的步长为u=W*t/[max(Tiend)-min(Tistart)],W为显示区域在时间轴平行方向的距离;
S300,在显示区域中绘制网格区域,所述网格区域的沿时间轴平行方向的步长为u,沿时间轴垂直方向的步长为预设值v;
S400,遍历孪生节点列表N,对于任一节点Ni,如果Tistart=min(Tistart),则将Ni绘制在网格区域的(x0,y0)位置处,其中x0=0,y0=C0*v,C0为Ni之前在网格区域绘制对应于x0的节点计数器的值,C0初始化为0;将C0增加1;
S500,如果Tistartmin(Tistart),则将Ni绘制在网格区域的(x,y)位置处,其中x=u*[Tiend-min(Tistart)],y=Cx*v,Cx为Ni之前在网格区域绘制对应于x的节点计数器的值,Cx初始化为0;将Cx增加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孪生数据可视化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轴的开始时间被绘制在显示区域的左边界,所述时间轴的结束时间被绘制在显示区域的右边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孪生数据可视化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节点Ni在所述显示区域被绘制为圆,节点Ni的半径Ri与(m+n)正相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孪生数据可视化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半径Ri=R0*(m+n)1/2,R0为先导事件和后继事件合计为1的节点,在显示区域被绘制的圆的半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建设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建设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6180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