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厨余垃圾处理用回收利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61788.0 | 申请日: | 202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49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明华 |
主分类号: | B30B9/06 | 分类号: | B30B9/06;B30B9/26;B30B9/30;B09B3/00 |
代理公司: | 新余市渝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24 | 代理人: | 张瑜生 |
地址: | 338000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处理 回收 利用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厨余垃圾处理用回收利用装置,包括壳体、间隔壁、挤压舱、烘干舱,所述壳体顶部左侧开设有倒入口,且倒入口中轴承连接有自锁门,所述壳体右侧外壁底部设有电机箱,且壳体正面右下角设有抽屉,所述壳体底部左侧贯穿设有排油管,且排油管右侧的壳体底部贯穿设有排水管,所述壳体内部中央固定连接有间隔壁使壳体内部分成两个舱室,壳体内部左侧舱室为挤压舱,右侧为烘干舱,本发明提供一种厨余垃圾处理用回收利用装置为解决每家每户安装厨余垃圾处理装置成本较高且安装率不高的问题及人们对厨余垃圾直接排放造成环境污染并破坏生活坏境和厨余垃圾中可再生再利用资源浪费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厨余垃圾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厨余垃圾处理用回收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环境保护卫生方面,社区垃圾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由于排出量大,成分复杂多样且具有污染性、资源性和社会性,需要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和社会化处理,需要分类处理,以便于回收利用。
而厨余垃圾又是一项既烦琐又工作量大,同时又难以工业化处理的一种垃圾。而生活垃圾又是一种污染最广,最难管理的一种垃圾。众所周知,垃圾处理首先要对该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只有分类过后的垃圾才能有效处理,如焚烧,填埋,或者回收再利用。而目前中国家庭中,生活垃圾多由塑料袋包装,经过目前政府主导的垃圾分类后,有一类垃圾主要是厨余垃圾,包括水果核,水果皮等,而这些垃圾由居民分类分通常由塑料袋包装后,直接丢入垃圾箱中。现在这类分类后的厨余垃圾在垃圾处理站仍然由人工来拆包,这不仅增加成本,而且气味难闻,给人们的工作带来相当大的困扰。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厨余垃圾处理用回收利用装置,以解决厨余垃圾排放污染环境,及对厨余垃圾直接性排放造成许多可利用资源浪费的问题。
本发明一种厨余垃圾处理用回收利用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达成:一种厨余垃圾处理用回收利用装置,包括壳体、间隔壁、挤压舱、烘干舱,所述壳体顶部左侧开设有倒入口,且倒入口中轴承连接有自锁门,所述壳体右侧外壁底部设有电机箱,且壳体正面右下角设有抽屉,所述壳体底部左侧贯穿设有排油管,且排油管右侧的壳体底部贯穿设有排水管,所述壳体内部中央固定连接有间隔壁使壳体内部分成两个舱室,壳体内部左侧舱室为挤压舱,右侧为烘干舱。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右侧外壁底部电机箱内固定连接有电机,且电机输出端上设有输出轮,所述壳体底部内壁中轴承连接有传动轴,且壳体左侧内壁中轴承连接有传动皮带,所述传动轴的一端与输出轮啮合连接,另一端与传动皮带啮合连接,所述壳体在挤压舱内顶部设有挤压块,所述传动皮带上啮合连接有挤压板。
进一步的,所述间隔壁中上段开设有成形口,所述成形口左侧上下两端的内壁中固定连接有强力弹簧轴,且下端中的强力弹簧轴顶部,上端强力弹簧轴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挡板门,所述成形口中段上下两端均开设有挡板门槽,且挡板门才右侧底部开设有驱动轴口.所述成形口右侧顶部内壁中轴承连接有上切刀,且成形口右侧底部内壁中轴承连接有下切刀,所述上切刀与下切刀上均设有多根刀片,且上切刀与下切刀轴心处均固定连接有切刀轴,所述上切刀上的刀片顶部开设有切段槽,所述下切刀上的刀片顶部固定连接有切段块。
进一步的,所述挡板门内部呈空心,且在挡板门内部中上段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驱动带转轴,所述驱动带转轴上啮合连接有驱动带,所述挡板门右侧顶部内壁中轴承连接有驱动轴,且驱动轴一端与驱动带转轴啮合连接,同时驱动轴另一端挡板门旋转倒下后与切刀轴啮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挤压舱底部设有油水分离器,且油水分离器底部与排油管和排水管贯穿连接,所述挤压舱左侧挤压舱壁中开设有挤压板活动槽,且挤压舱壁顶部开设有伸缩挡板口,同时伸缩挡板口上固定连接有伸缩挡板,所述挤压板活动槽中活动连接有挤压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明华,未经张明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617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