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灌装机械用无障碍过渡轴承座组件及其实施方式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358581.8 | 申请日: | 2020-1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031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 发明(设计)人: | 姜同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同芳 |
| 主分类号: | F16C35/00 | 分类号: | F16C3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4300 江苏省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灌装 机械 障碍 过渡 轴承 组件 及其 实施 方式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灌装机械用无障碍过渡轴承座组件,同时,还公开了一种灌装机械用无障碍过渡轴承座组件的实施方式,包括轴承座本体和压合装置,在轴承座体上端的安装槽内利用弧形垫片配合保持架设置钢珠,通过钢珠卡合固定轴承本体,并在轴承本体的金属套两端的内壁上分别设置两种内径尺寸大小不同的套孔来配套轴杆,从而完成轴承座体和轴杆的连接,保障轴杆动力的无障碍过渡,避免了更换零件或者二次精加工的麻烦,在轴承座体上端的弧形顶盖顶端设置压合盖板,压合盖板两侧的固定板上端分别通过连接件连接L型吊杆,L型吊杆将防尘组件悬置于轴承座体的弧形口外壁上,贴合其外侧的凸起翻板设置,利用防尘组件对轴承座体进行隔离防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轴承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灌装机械用无障碍过渡轴承座组件及其实施方式。
背景技术
转盘轴承座引是一种可以接受综合载荷、构造特别的大型和特大型轴承座,其具有构造紧凑、回转灵敏、装置维护方便等特点。有轴承的地方就要有支撑点,轴承的内支撑点是轴,外支撑就是常说的轴承座。轴承座的作用在于对传动杆进行固定支撑,使其与运行设备进行无障碍动力过渡传输,保证传动杆与运行设备的正常连接。
然而现有的轴承座组件内部套孔尺寸大小是固定的,一旦轴承座的套孔尺寸与轴杆的尺寸大小不相匹配,就得更换轴承座和轴杆其中的一个,或者对两者其中一个进行再次精加工,保障两者的无缝衔接才能继续进行使用,利用轴承座来对轴杆进行动力过渡,操作起来比较麻烦;而且,现有的轴承座与轴杆连接侧端是开口的,灰尘和杂物可以通过其缝隙渗透到轴承座内部,灰尘掺杂在轴承座的润滑油脂当中沉淀下来,会妨碍轴承座对于轴杆的传动效果,还会影响两者的使用寿命。
因此,我们推出了一种灌装机械用无障碍过渡轴承座组件及其实施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灌装机械用无障碍过渡轴承座组件及其实施方式,在轴承座体上端的安装槽内利用弧形垫片配合保持架设置钢珠,通过钢珠卡合固定轴承本体,并在轴承本体的金属套两端的内壁上分别设置两种内径尺寸大小不同的套孔来配套轴杆,以及在轴承座体上端的弧形顶盖顶端设置压合盖板,压合盖板两侧的固定板上端分别通过连接件连接L型吊杆,L型吊杆将防尘组件悬置于轴承座体的弧形口外壁上,贴合其外侧的凸起翻板设置,利用防尘组件对轴杆安装连接后的轴承座体进行隔离防尘,从而解决了上述背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灌装机械用无障碍过渡轴承座组件,包括轴承座本体和压合装置,压合装置设置在轴承座本体的顶端,轴承座本体包括固定基座、轴承座体、加强筋板、定位孔、安装槽、轴承本体、螺纹孔、弧形顶盖和固定螺栓,固定基座的上端设置有轴承座体,轴承座体与固定基座间为一体式结构,且轴承座体两侧外壁上中部处设置有一体的加强筋板,加强筋板两侧的固定基座上端分别开设有定位孔,安装槽开设于轴承座体的定端,且安装槽内活动卡合有轴承本体,安装槽两侧的轴承座体顶端边沿处分别开设有螺纹孔,弧形顶盖的两侧顶端对应螺纹孔处分别贯穿设置有固定螺栓,固定螺栓的下端分别套接于螺纹孔内,将弧形顶盖封盖于轴承座体的顶端的安装槽端口外壁上,弧形顶盖的上端设置压合装置;
压合装置包括支撑板、防尘组件、L型吊杆、压合盖板、固定板和连接件,支撑板固定连接于固定基座一侧的外部上,且支撑板与固定基座间构成一体式结构,支撑板的上端设置有防尘组件,防尘组件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L型吊杆,压合盖板的两端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体的固定板,固定板的上端中部处分别设置有连接件,连接件的连接杆外部上活动套接L型吊杆远离防尘组件的一端。
进一步地,轴承座体和弧形顶盖同侧连接端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相对应的弧形口,弧形口合拢后形成完整的圆,且弧形口仅开设于轴承座体和弧形顶盖一侧的外壁上,弧形口的端口处外壁上均设置有凸起翻板,凸起翻板为弧形结构,且分别与轴承座体和弧形顶盖间构成一体式结构,弧形顶盖的上端开设有注油孔,注油孔连通至弧形顶盖的顶板下端内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同芳,未经姜同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585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机电枢及其绕线方法和电机
- 下一篇:一种根据使用情况自变化防护百叶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