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风力发电用动能传递轴强度检测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358033.5 | 申请日: | 2020-1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046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 发明(设计)人: | 吴禹凡;高洪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合信锐风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13/027 | 分类号: | G01M13/027;G01N3/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饶富春 |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北京经***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风力 发电 动能 传递 强度 检测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检测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风力发电用动能传递轴强度检测设备,其通过对风力发电设备上的动能传递轴进行强度检测,可方便对其质量和使用寿命进行检测,从而方便对其质量进行准确把控,提高实用性和可靠性;包括工作台、转动台、转动环、两组第一电机和两组第一直齿轮,转动台转动安装在工作台的顶部,转动台的顶部连通设置有定位槽,定位槽的内壁上侧设置为倾斜面,定位槽的内壁底部设置有电磁吸附器,工作台上设置有动力装置,动力装置与转动台的外壁下侧传动连接,转动环转动套装在转动台的外壁上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风力发电用动能传递轴强度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风力发电设备主要是将风能转换成电能的设备,风力发电设备在使用时需要通过动能传递轴将扇叶转动时的动能传递至发电机内,从而产生电能,然而动能传递轴在生产加工完成后通常未对其扭曲强度的可靠性进行检测,动能传递轴在长时间传递动能时容易出现扭曲变形或断裂的现象,导致无法对其质量进行准确把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对风力发电设备上的动能传递轴进行强度检测,可方便对其质量和使用寿命进行检测,从而方便对其质量进行准确把控,提高实用性和可靠性的风力发电用动能传递轴强度检测设备。
本发明的风力发电用动能传递轴强度检测设备,包括工作台、转动台、转动环、两组第一电机和两组第一直齿轮,转动台转动安装在工作台的顶部,转动台的顶部连通设置有定位槽,定位槽的内壁上侧设置为倾斜面,定位槽的内壁底部设置有电磁吸附器,工作台上设置有动力装置,动力装置与转动台的外壁下侧传动连接,转动环转动套装在转动台的外壁上侧,转动环的顶部高于转动台的顶部,转动环的底部环形均匀设置有多组齿,转动台的前侧和后侧均连通设置有固定槽,两组第一电机分别固定在两组固定槽内,两组第一电机的方向相反,两组第一直齿轮分别安装在两组第一电机的外侧输出端上,两组第一直齿轮的上侧均与转动环底部的多组齿啮合,转动环的顶部环形均匀设置有多组第一立柱,多组第一立柱均与转动环转动连接,转动台的顶部外侧环形均匀设置有多组第二立柱,多组第二立柱均与转动台转动连接,多组第二立柱分别与多组第一立柱位置对应并且数量相同,每组第一立柱上均设置有弧形推动板,每组弧形推动板的上均连通设置有弧形导向槽,每组弧形推动板的形状均与其上的弧形导向槽的形状对应,每组弧形导向槽均套设在对应的第二立柱外侧,每组第二立柱均可在对应的弧形导向槽内滑动,每组弧形推动板的内侧均设置有夹板,多组夹板的位置对应,工作台的顶部外侧设置有第一弓形架,第一弓形架的后侧中部设置有夹持装置,第一弓形架的前侧设置有中控箱,第一弓形架的内壁顶部设置有第一导轨,第一导轨的左侧和右侧均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块,第一弓形架的上侧和右上侧均穿插有螺套,两组螺套均与第一弓形架转动连接,第一弓形架的顶部设置有推动装置,推动装置与两组螺套传动连接,两组螺套上均螺装套设有螺杆,两组螺杆的外侧均伸出至第一弓形架的外侧,两组螺杆的内侧均伸入至第一弓形架内侧,两组螺杆的内侧均设置有压力计,两组压力计的内侧均设置有气杆,两组气杆的上侧分别与两组第一导轨的下侧连接,两组气杆的内侧均设置有弧形绝缘刹车片,中控箱分别与电磁吸附器、动力装置、夹持装置、推动装置、第一电机和压力计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合信锐风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合信锐风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580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