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机械加工的自动补料循环供料机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357327.6 | 申请日: | 2020-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968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 发明(设计)人: | 徐世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世云 |
| 主分类号: | B23Q7/10 | 分类号: | B23Q7/10;B23Q7/00;B23Q17/00;B23Q1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41200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机械 加工 自动 循环 供料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种用于机械加工的自动补料循环供料机,包括底座(1)、底座(1)顶端固定连接的支撑架(2),支撑架(2)顶端固定连接的落料斗(3)和落料斗(3)内侧设置的钢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料斗(3)的内侧设置有补料机构(5),所述补料机构(5)包括第一电机(501)、支撑环(502)和转轴(504),所述转轴(504)转动设置在落料斗(3)的底端内侧,所述转轴(50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蜗轮(505),所述第一电机(501)的主轴末端固定连接有蜗杆(503),所述蜗杆(503)的另一端与支撑环(502)的顶端内侧转动连接,所述蜗杆(503)的外侧与蜗轮(505)的外侧相啮合,所述转轴(50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补料板(506),所述补料板(506)均匀的设置在转轴(504)的外侧,所述补料板(506)可以将落料斗(3)的底端出口挡住,所述底座(1)的顶端设置有送料机构(6),所述底座(1)的顶端右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7),所述底座(1)的右端内侧设置有碎屑收集机构(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机械加工的自动补料循环供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机构(5)还包括激光发射器(507)和激光接收器(508),所述激光发射器(507)和激光接收器(508)设置在落料斗(3)的内侧,所述激光发射器(507)和激光接收器(508)呈对称状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机械加工的自动补料循环供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机构(6)包括第二电机(601),所述第二电机(601)的底端与底座(1)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601)的主轴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杆(602),所述第一螺杆(602)上的螺纹方向相反,且呈对称状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机械加工的自动补料循环供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杆(602)的外侧螺旋连接有滑块(603),所述滑块(603)呈前后对称设置,所述滑块(603)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螺纹方向上,所述滑块(603)的底端外侧与底座(1)的顶端内侧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机械加工的自动补料循环供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603)的顶端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604),所述第三电机(604)的主轴末端固定连接有移动轮(606),所述送料机构(6)还包括支撑板(607),所述支撑板(607)设置在前后两侧的移动轮(606)的中央位置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机械加工的自动补料循环供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碎屑收集机构(9)包括收集槽(901)和、清理板(902)和侧板(903),所述侧板(90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四电机(904),所述第四电机(904)的主轴末端穿过侧板(903)的顶端内侧固定连接有转盘(90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机械加工的自动补料循环供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905)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击打棒(906),所述击打棒(906)均匀的设置在转盘(905)的内侧,所述击打棒(906)的内侧设置有弹簧(907),所述弹簧(907)的两端分别与击打棒(906)的一端和转盘(905)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击打棒(906)的端部可以通过转动触碰到收集槽(901)的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机械加工的自动补料循环供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板(902)滑动设置在底座(1)的右端内侧,所述清理板(902)的左右两端分别对应收集槽(901)的内侧和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机械加工的自动补料循环供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碎屑收集机构(9)还包括第二螺杆(908),所述第二螺杆(908)的外侧与底座(1)的右端内侧螺旋连接,所述第二螺杆(908)可以通过转动与清理板(902)的外侧相贴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机械加工的自动补料循环供料机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在于:
步骤1:可以通过补料机构(5)实现对钢管(4)的自动下料;
步骤2:还可以通过补料机构(5)进行报警,从而提醒工作人员对及时的对刚管(4)进行补充;
步骤3:可以通过送料机构(6)将钢管(4)向右运动,钢管(4)会进入到支撑杆(7)的顶端内侧,工作人员可以在此实现对钢管(4)的加工;
步骤4:可以通过碎屑收集机构(9)实现对碎屑的收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世云,未经徐世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5732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