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呼吸科临床用的全自动智能吸痰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356660.5 | 申请日: | 2020-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162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 发明(设计)人: | 马梅伍;刘晓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梅伍 |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16/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159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呼吸 临床 全自动 智能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呼吸科临床用的全自动智能吸痰系统,吸痰系统包括感应装置、检测装置、伸出装置、供应装置、处理装置和处理器,感应装置被构造为对伸出装置和供应装置的位置进行检测,并基于感应装置的感应操作对伸出装置和供应装置的位置进行调整;检测装置被构造为对伸出装置和供应装置的位置进行检测;伸出装置被构造为伸入呼吸管道供给氧气;供应装置被构造为对呼吸机进行连接,并与伸出装置进行配合使用;处理装置被构造为对痰液进行吸取。本发明通过采用回收杆和变形线之间的配合使用,回收线就会在回收槽中进行缠绕,确保变形管能够变形到最佳的角度,使得对痰液的吸取达到最佳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呼吸道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呼吸科临床用的全自动智能吸痰系统。
背景技术
在此情况下,病人的咳嗽也会比较弱,无法有效地将肺深部的分泌物排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就会非常高。帮助病人将肺深部的分泌物排出,对于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非常重要。
如CN104623747B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呼吸内科急用吸痰器,传统给病人清痰的方法是进行药物清痰,效果缓慢,治疗周期长,对于急用清痰的病人收效甚微,还有一些医院使用传统的吸痰器给病人进行吸痰,目前的吸痰器容易给呼吸粘膜造成伤害,虽然也起到清痰的效果,但得不偿失,长此以往,大大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另一种典型的如WO2019210847A1的现有技术公开的一种无创呼吸机用辅助排痰方法及无创呼吸机,以及如WO2017063498A1的现有技术公开的一种吸痰系统,目前医护人员清理病人呼吸道分泌物的主要手段是用吸痰管进行手动吸痰操作。但是这种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方式有很多缺点。吸痰过于频繁可导致不必要的气管黏膜损伤,增加肺部感染几率,加重低氧血症和急性左心衰竭;吸痰不及时又可造成呼吸道不通畅、通气量降低、窒息甚至心律失常。有研究表明,吸痰可能导致下列并发症的发生,如心律失常、气道损伤、颅内压增高、血流动力学异常等,从而影响病人的康复。
为了解决本领域普遍存在吸痰难度大、痰液位置检测不佳、引起生理反应、加重喉部异物感等等问题,作出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呼吸科吸痰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呼吸科临床用的全自动智能吸痰系统。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呼吸科临床用的全自动智能吸痰系统,所述吸痰系统包括感应装置、检测装置、伸出装置、供应装置、处理装置和处理器,所述感应装置被构造为对所述伸出装置和所述供应装置的位置进行检测,并基于所述感应装置的感应操作对所述伸出装置和所述供应装置的位置进行调整;所述检测装置被构造为对所述伸出装置和所述供应装置的位置进行检测;所述伸出装置被构造为伸入呼吸管道供给氧气;所述供应装置被构造为对呼吸机进行连接,并与所述伸出装置进行配合使用;所述处理装置被构造为对痰液进行吸取。
可选的,所述感应装置包括感应件、减振机构和移动机构,感应件被构造为与所述减振机构连接形成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被构造为与所述移动机构嵌套,并在所述移动机构的带动下进行移动,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移动轨道、移动槽和移动驱动机构,所述移动驱动机构被构造为对所述连接部驱动连接,所述连接部被构造为与所述移动轨道滑动连接,且所述感应件正对所述移动槽的空腔;所述移动槽被构造为沿着所述移动轨道的长度方向延伸。
可选的,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检测件、位置调节机构和导引机构,所述检测件被构造为对所述伸出装置和所述供应装置的位置进行检测,所述位置调节机构被构造为对所述伸出装置和所述供应装置的位置进行调整;所述导引机构被构造为对所述伸出装置或者所述供应装置的吸引位置进行导向;所述导引机构包括导引管和导引空腔,所述导引管被构造为与所述导引空腔相互嵌套,并对所述伸出装置进行导引操作。
可选的,所述伸出装置包括若干个连接管和若干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置在两个所述连接管之间并对所述连接管管道连接;各个所述连接管被构造为可伸缩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梅伍,未经马梅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566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