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线上问诊系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355496.6 | 申请日: | 2020-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313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 发明(设计)人: | 胡伟;廖尚根;佟勇朋;芦小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微医云(杭州)控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16H80/00 | 分类号: | G16H8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 |
| 地址: | 311200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萧山***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上 问诊 系统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线上问诊系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系统通过患者问诊装置向医生接诊装置发送问诊请求,以与医生接诊装置建立会话,在患者需要进行设定项目检查时,基于医生接诊装置接收接诊医生为患者开具的设定项目的检查单,将检查单发送至服务装置,通过服务装置向目标线下机构的线下机构对接装置发送预约通知,线下机构对接装置建立设定项目的预约检查事件,将患者设定项目的检查结果发送至服务装置,以使服务装置将检查结果分别发送至患者问诊装置以及医生接诊装置,供患者以及接诊医生参考,不仅提高了患者的问诊效率,还提高了医疗设备资源的利用率,解决了医疗设备资源利用不均衡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线上问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上问诊系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以及移动终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通过手机可以完成越来越多的事情。
当前市场上各种形态的互联网医院,更倾向于轻问诊的模式,主要体现在医生为患者在线提供常见疾病和慢性病的咨询,且只能在病情确诊的情况下为患者开处方购药。而当涉及需要检查检验项目辅助诊断,为患者进一步确诊时,目前的线上问诊模式就无法继续开展,医生只能告知患者,需要线下就诊。
上述线上问诊模式存在的问题是:当涉及需要检查检验项目辅助诊断,为患者进一步确诊时,患者需要经历线下漫长的预约挂号、排队登记、到检、等报告等流程。如果患者需要转院进行确诊,又要重新走一遍检查流程,费时费力更是容易延误诊治时间。同时现实中还存在等级较高的机构人满为患,而等级较低的机构却冷冷清清的问题,然而等级较低的机构的检查检验设备也可给出客观的检查检验结果,目前则无法充分利用等级较低的机构的检查检验设备,造成医疗设备资源利用不合理、不均衡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线上问诊系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不仅提高了患者的问诊效率,还提高了医疗设备资源的利用率,解决了医疗设备资源利用不均衡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上问诊系统,该系统包括:患者问诊装置、医生接诊装置、服务装置以及线下机构对接装置;
其中,所述患者问诊装置分别与所述医生接诊装置以及所述服务装置通信连接,用于向所述医生接诊装置发送问诊请求,以与所述医生接诊装置建立会话;
所述医生接诊装置与所述服务装置通信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患者问诊装置发送的问诊请求,并与所述患者问诊装置建立会话,接诊医生通过所述会话与患者进行交流,并当所述患者需要进行设定项目检查时,接收接诊医生为所述患者开具的设定项目的检查单,并将所述检查单发送至所述服务装置;
所述服务装置与所述线下机构对接装置通信连接,用于当接收到所述医生接诊装置发送的检查单时,向目标线下机构的所述线下机构对接装置发送预约通知;
所述线下机构对接装置用于接收所述服务装置发送的预约通知,并针对所述患者建立所述设定项目的预约检查事件,且当患者完成所述设定项目的检查时,将检查结果发送至所述服务装置,以使所述服务装置将所述检查结果分别发送至所述患者问诊装置以及所述医生接诊装置。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上问诊方法,应用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服务装置,该方法包括:
接收在线问诊时接诊医生为患者开具的设定项目的检查单;
根据所述检查单确定目标线下机构;
向所述目标线下机构的线下机构对接装置发送预约通知,以使所述线下机构对接装置针对所述患者建立所述设定项目的预约检查事件;
当患者完成所述设定项目的检查时,接收所述线下机构对接装置反馈的检查结果;
将所述检查结果分别发送至患者问诊装置以及医生接诊装置,以供患者以及接诊医生参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微医云(杭州)控股有限公司,未经微医云(杭州)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554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