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孔硅氧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355432.6 | 申请日: | 2020-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671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 发明(设计)人: | 王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理工学院 |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38;H01M4/48;H01M4/58;H01M10/0525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罗晓林;唐琴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孔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硅氧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多孔硅氧复合材料为多孔核壳结构,所述多孔核壳结构由内核和包覆于内核表面的第一包覆层组成,所述内核为微孔隙结构;所述内核为纳米硅、硅氧化物和硅酸锂盐的混合物或复合物,所述硅酸锂盐的组分包括但不限于Li4SiO4,Li2SiO3和Li2Si2O5;所述第一包覆层为Li2SiO3和Li2CO3组成的复合物,所述第一包覆层为内核中的Li4SiO4原位与CO2反应生成。本发明通过原位反应生成Li2SiO3和Li2CO3复合导电层,同时形成多孔内核结构,在提升倍率、循环稳定性的同时,解决了制浆加工性的应用瓶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孔硅氧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锂电池的核心部件为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以及相应的连通的附件和回路。正负极材料可以脱/嵌锂离子,实现能量的存储和释放。电解液是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传输的载体,不导电的隔膜可通过锂离子,但将正负极隔开防止短路。其中,正负极材料是发挥储能功能的主体部分,电芯能量密度,循环性能及安全性能最直接的体现者。
石墨负极材料在商业的锂离子电池中广泛使用,但因其理论比容量较较低(372mAh/g),限制了石墨负极在高容量、高能量密度电池开发中的应用。因此人们把目光转向容量更高的硅基、锡基等合金负极材料和过渡金属氧化物。其中硅基材料目前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负极材料之一。纯硅负极理论嵌锂容量甚至达到4200mAh/g。一氧化硅(SiOx)材料的首次理论嵌锂容量也可达~2615mAh/g。远高于传统石墨材料,且与纯硅相比,氧化亚硅嵌锂后体积膨胀(~160%)明显低于纯硅(~300%)。此外,其结构可认为是纳米硅簇(5-20nm)和二氧化硅纳米尺度混合。二氧化硅介质可作为天然缓冲层缓解纳米硅合金化过程中,锂离子嵌入/脱出的体积变化,避免结构因应力过大而颗粒破碎,材料表面SEI膜不稳定,持续消耗电解液中的活性锂离子,最终循环寿命快速衰减而失效。因此以氧化硅(SiO)为负极的电池循环寿命,往往比纯硅或硅碳复合材料要高。
如上分析,氧化硅在首次嵌锂过程中吸收锂离子,会形成副产物氧化锂(Li2O)和硅酸锂,该副产物在放电过程中不能完全脱出其在充电过程中吸收的锂离子,这种不可逆反应会造成电池中大量可逆的活性锂损失,形成不可逆容量损失。传统氧化硅负极的首效往往低于80%,造成明显容量损失直接影响电池整体容量和能量密度。此外,硅材料本征电子电导低,倍率性能差,因此如何提高硅氧,氧化硅的首效和倍率是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提升首效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其一是对制成的负极片进行物理补锂,弥补氧化硅在首次迁移过程中损耗的锂离子,然而该方案目前还存在着诸多工艺及安全性问题(补锂设备、控制补锂过程、高洁净及低湿环境和安全风险)。另一种是对氧化硅材料进行预锂反应,(预掺杂锂离子形成包含硅酸锂)提升材料本身的首效。但预锂反应后生成的产物覆盖在颗粒表面,对材料本征电导率没有改善,同时对材料本身的倍率特性有负面的影响,因此沉积在硅氧材料表面的硅酸盐副产物,具有较强的碱性,导致预锂化后,材料PH值明显上升,影响其加工性能,进而恶化电化学性质。
目前解决氧化亚硅材料倍率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对材料表面进行碳包覆,例如以沥青、小分子有机物、糖类和有机酸等有机物为碳源,利用热融合、CVD、液相法等手段进行碳包覆或原位生长碳材料,然后进行高温碳化处理。获得致密的厚度可控的碳层包覆结构。
另一种方式,是通过掺杂各种导电性强的金属或氧化物,提升本征电子电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理工学院,未经东莞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554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墙体码砖算法及操作系统
- 下一篇:智能手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