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产养殖用缢蛏捕捉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353652.5 | 申请日: | 2020-1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933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文俊 |
| 主分类号: | A01K80/00 | 分类号: | A01K80/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西藏自治区林*** | 国省代码: | 西藏;5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产 养殖 用缢蛏 捕捉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产养殖用缢蛏捕捉装置,包括:推车主体、控制器、移动机构、捕捉机构、水泵、蓄电池、箱体、摄像头和水箱;控制器设置在所述推车主体的顶端左侧;移动机构沿前后方向设置在所述推车主体的顶端右侧;捕捉机构通过支架安装在所述移动机构的移动端;水泵设置在所述推车主体的内侧底端前侧;箱体沿上下方向安装在所述推车主体的内侧左端;水箱设置在所述推车主体的内侧底端且位于水泵的左侧。该水产养殖用缢蛏捕捉装置,可实现滩涂缢蛏的自动撒盐和捕捉一体化,无需工作人员手动向洞穴内撒盐捕捉,提高捕捉效率,并且可实现捕捉后的缢蛏自动输送和集中收集,操作简单,减少工作人员手动操作项,省时省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产养殖用缢蛏捕捉装置。
背景技术
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一般包括在人工饲养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广义上也可包括水产资源增殖,水产养殖有粗养、精养和高密度精养等方式,粗养是在中、小型天然水域中投放苗种,完全靠天然饵料养成水产品,如湖泊水库养鱼和浅海养贝等,精养是在较小水体中用投饵、施肥方法养成水产品,如池塘养鱼、网箱养鱼和围栏养殖等,高密度精养采用流水、控温、增氧和投喂优质饵料等方法,在小水体中进行高密度养殖,从而获得高产,如流水高密度养鱼、虾等,蛏子,学名缢蛏,是双壳纲帘蛤目贝类动物,生活在海洋之中,为常见的海鲜食材,贝壳脆而薄呈长扁方型,自壳顶到腹缘,有一道斜行的凹沟,故名缢蛏,栖息在潮间带至浅海砂泥底,以强而有力的锚形斧足直立生活,将身体大部分埋入砂泥中,但若是遇到危险或环境不良时,会自割其出、入水管而迅速将身体全部埋入砂泥中,竹蛏大部分栖息在盐分较低,且水深大约20到50厘米的海域中,分布在热带,在大陆东南沿海产量较多,在中国台湾则多产于中南部,尤其是台中及云嘉一带的砂泥海域;
现有技术领域内,缢蛏的捕捉多为工作人员在滩涂表面寻找缢蛏洞穴后,手动向洞穴内撒盐捕捉,操作较为麻烦,且工作人员劳动强度较大,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产养殖用缢蛏捕捉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的缢蛏的捕捉多为工作人员在滩涂表面寻找缢蛏洞穴后,手动向洞穴内撒盐捕捉,操作较为麻烦,且工作人员劳动强度较大,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产养殖用缢蛏捕捉装置,包括:
推车主体;
控制器,设置在所述推车主体的顶端左侧;
移动机构,沿前后方向设置在所述推车主体的顶端右侧;
捕捉机构,通过支架安装在所述移动机构的移动端;
水泵,设置在所述推车主体的内侧底端前侧,所述水泵和控制器电性连接;
蓄电池,设置在所述推车主体的左侧底端,所述蓄电池和控制器电性连接;
箱体,沿上下方向安装在所述推车主体的内侧左端;
摄像头,沿上下方向设置在所述推车主体的右侧,所述摄像头和控制器电性连接
水箱,设置在所述推车主体的内侧底端且位于水泵的左侧,所述水泵的进水管延伸进水箱的内腔。
优选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移动机构固定座、第二电机、第一丝杠螺杆、第一丝杠螺母、连接板、导轨和限位滑块;移动机构固定座沿前后方向设置在所述推车主体的顶端右侧;第二电机设置在所述移动机构固定座的左侧前端,所述第二电机和控制器电性连接;第一丝杠螺杆沿前后方向螺钉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第一丝杠螺母螺接在所述第一丝杠螺杆的外壁;连接板通过固定架设置在所述第一丝杠螺母的顶端;导轨沿前后方向设置在所述移动机构固定座的顶端;限位滑块套接在所述导轨的外壁,所述连接板的底端与限位滑块的顶端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文俊,未经梁文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5365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