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BP神经网络S面控制的水下机器人姿态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352066.9 | 申请日: | 2020-1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276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 发明(设计)人: | 戴晓强;李宏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5B13/04 | 分类号: | G05B13/04;G05D1/08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 地址: | 21200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bp 神经网络 控制 水下 机器人 姿态 方法 | ||
1.基于BP神经网络S面控制的水下机器人姿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构建水下机器人的体坐标系和惯性坐标系,对水下机器人的脐带缆建立坐标系以及对水下机器人的机械手建立连杆坐标系;
(2)建立水下机器人动力学模型,分析脐带缆和机械手对水下机器人的扰动力;
(3)采用基于BP神经网络的S面控制保证水下机器人协调控制器全局收敛;
(4)构建基于动力学模型的水下机器人协调控制器;基于动力学模型的水下机器人协调控制器为:
其中,为代表质量、惯性以及附加质量的观测矩阵,为S面运动学控制环;k1,k2为控制参数,为期望加速度,I=[1,1,1,1,1,1]T,和分别为输入偏差和偏差变化率;由质量和附加质量引起的科氏力的观测矩阵;为哥式力,q为水下机器人在体坐标系的位置,为水下机器人的速度,为观测到的脐带缆和机械手运动引起的扰动力,控制力τctrl最终通过水下机器人推力分配模块由各推进器协同实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机器人姿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D-H法对水下机器人的机械手建立连杆坐标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机器人姿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水下机器人动力学模型为:
其中,M为包括附加质量的惯性矩阵,C(v)为水下机器人科氏及向心力矩阵,D(v)为粘性类水动力矩阵,G(η)为重力和浮力共同产生的力或力矩向量,Qd为脐带缆和机械手干扰对水下机器人产生的力或力矩,τ是水下机器人推进器产生的驱动力与力矩;v为系统的速度矢量,为系统的加速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机器人姿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采用Sigmoid曲面对模糊控制规则表进行非线性拟合,得到S面控制器为:
其中,k1,k2为S面控制器的控制参数,k1为比例项参数,影响控制的上升时间与超调幅度;k2为微分项系数,影响控制的超调幅度与平稳程度;e,为偏差与偏差变化率;u为控制输出,反向最大输出至正向最大输出之间的取值范围为[-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下机器人姿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BP神经网络为S面控制器输入控制参数,具体步骤如下:
(3.1)选取输入层节点数i、隐含层节点数i与输出层节点数k,初始化网络权值,并选定学习速率,令t=1;
(3.2)将t时刻的偏差与偏差导数e(t)、作为BP神经网络输入,计算正向传播中各层输出,得到S面控制器参数k1与k2;
(3.3)计算S面控制器输出,采样控制对象响应,并更新e(t)与
(3.4)BP神经网络在线学习,通过反向传播调整输出层与隐含层权值;
(3.5)令t=t+1,返回步骤(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5206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放射科立体成像检查装置
- 下一篇:一种工业故障诊断非平衡时序数据扩充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