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阳离子改性棉织物上消臭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352054.6 | 申请日: | 2020-1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411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 发明(设计)人: | 范全城;房宽峻;林凯;李田田;侯凯文;赵亚茹;赵书孝;胡晓娜;武飞;朱子玉;朱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黄河三角洲纺织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6M13/463 | 分类号: | D06M13/463;D06M13/47;D06M13/00;D06M15/00;D06M13/207;D06M101/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662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阳离子 改性 棉织物 上消臭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纺织印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阳离子改性棉织物上消臭的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1)阳离子改性棉织物:棉织物浸轧阳离子改性液,二浸二轧,室温堆置24小时,改性液由阳离子改性剂、水和烧碱组成;(2)水洗:90‑100℃热水洗,50‑60℃温水洗,pH5.0‑6.0、温度50‑60℃酸洗,冷水洗,烘干;(3)染色或印花;(4)拉幅:二浸二轧由天然植物液型消臭剂10‑80g/L、柠檬酸10‑50g/L、余量为水组成的消臭功能整理液,轧余率70‑80%;在温度160‑170℃,时间30‑120s条件下拉幅。采用本发明,阳离子改性棉织物的pH值在5.0‑6.0,能够有效消除因棉织物阳离子改性后释放三甲胺带来的臭味。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印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阳离子改性棉织物上消臭的方法。
背景技术
棉织物印花产品兼具优良的服用舒适性能和多彩时尚风格,长期以来深受消费者喜爱。棉织物印花主要采用活性染料印花,其颜色浓艳、各项牢度优良、成本较低。但是常规工艺活性染料印花固色率一般在45-70%左右,染料利用率不高,导致印花废水色度高,难处理。阳离子改性棉纤维可以引入阳离子基团,降低纤维和染料之间电荷斥力,在染色过程中可有效减少无机盐的加入,但阳离子改性棉织物会在后续使用过程中不断释放三甲胺为主的鱼腥味,极大地制约了其使用的范围。
目前功能纺织品的消臭处理原理主要有物理消臭、感官消臭、化学消臭和生物消臭:第一种通过纤维分子基团或纤维上负载的其它物质分子基团对臭味化学物质的吸附作用,将空气中的臭味物质吸附到织物表面,从而减弱空气中臭味物质的浓度;第二种用其它强烈的气味来遮蔽人的嗅觉对臭味的反应,或者是用其它的气味来抵消臭味对嗅觉器官的反应;化学消臭是利用一些能够与臭味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试剂将臭味物质分解或中和掉;生物消臭是一种对环境比较友好的消臭方法,它主要是利用微生物醚来分解臭味物质。
中国专利201711406657.8,公开了一种梭织面料的消臭整理方法,将预处理后的梭织织物浸扎消臭功能整理液,利用其中含有的无机化合物型消臭剂可以对氨气、醋酸、硫化氢等臭气进行化学吸附,避免了二次释放。中国专利 201811638492.1,公开了纺织布处理技术领域一种微胶囊整理织物工艺,利用环糊精的包合功能广谱的吸附异味分子,同时通过处理将除味分子接枝到面料上提高了织物的耐洗性,然而,经过实验验证该专利中的环糊精不能有效去除三甲胺异味分子。中国专利C201410419746.6公开了一种去除羽绒与化纤面料异味的杀菌除臭剂及其方法,该除臭剂主要以甲酚磺酸锌,丙二醇,柠檬香型香料,乙醇,保香剂等物质组成,虽然生产成本较低,但是含有的柠檬型香料等成分只能起到掩盖作用,同时会带来其他异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阳离子改性棉织物上消臭的方法,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对阳离子改性棉织物释放三甲胺带来的鱼腥味去除效果明显。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阳离子改性棉织物上消臭的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阳离子改性棉织物:棉织物浸轧阳离子改性液,二浸二轧,室温堆置24小时,改性液由阳离子改性剂、水和烧碱组成;阳离子改性剂为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N,N-二甲基-3-羟基氮杂环丁烷鎓氯化物,3-丙烯酰胺-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2)水洗:90-100℃热水洗,50-60℃温水洗,pH5.0-6.0、温度50-60℃酸洗,冷水洗,烘干;所述酸为盐酸、乙酸、柠檬酸中的一种或者几种,在酸洗过程中,所采用的酸用量为10-20份,其余为水,pH调节至5.0-6.0,水温控制在55-60℃。在酸性条件下水洗,可使三甲胺转化为铵盐的形式,易于洗除。
(3)染色或印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黄河三角洲纺织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黄河三角洲纺织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520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充电装置的候车亭
- 下一篇:一种换热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