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花生土传病原真菌有抑制作用的放线菌及其筛选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351022.4 | 申请日: | 2020-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991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 发明(设计)人: | 易图永;黎杨凯;洪艳云;李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02;A01N63/28;A01P3/00;C12R1/465 |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本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39 | 代理人: | 刘江良 |
| 地址: | 410128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花生 病原 真菌 抑制 作用 放线菌 及其 筛选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花生土传病原真菌有抑制作用的藤黄轮丝链霉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花生土传病原真菌有抑制作用的新菌株及其筛选方法。
背景技术
花生土传真菌病害包括花生白绢病、花生根腐病以及花生冠腐病等,是花生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其中花生白绢病的病原菌为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菌落在PDA培养基上呈圆形,白色,菌丝发达呈辐射状生长,后期菌丝聚集形成菌核。花生根腐病的病原菌为镰刀菌(Fusarium spp.),其中优势致病菌为茄腐皮镰刀菌(F.solani),其小型分生孢子无色,卵圆形或肾形,大小5~12×2~4μm,多为单胞;大型分生孢子为镰刀形或月牙形,具3至5个隔膜;厚垣孢子球形,单生或串生,直径为7~11μm。花生冠腐病的病原菌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其分生孢子为圆形,单胞,无色或浅黄色、淡褐色,串生,大小2.5~5μm。分生孢子梗顶端膨大为直径700~800μm的近球形,上有单层或双层的放射状排列小梗,其中顶层小梗为产孢细胞,具有多次产孢能力。
花生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花生根腐病菌(Fusarium solani)以及花生冠腐病菌都能够存活于植株病残体,种子和土壤当中,能够逐年积累,连年发生。病菌依靠土壤、风雨及农事操作等进行传播,在花生的各个生育期都可以进行侵染。在缺水,土壤贫瘠而导致难以倒茬轮作的种植区,病害发生尤甚,花生质量和产量都受到严重影响。
目前来看,化学防治是防治花生土传真菌病害的主要方法。但是长期使用某一种化学药剂,容易产生抗药性,影响防治效果。由于花生土传真菌病害的特性,需要在花生生长期内多次施药进行防治,化学药剂大量使用对环境造成污染,产生药害现象以及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危害。因此,筛选出对花生土传病原真菌有抑制作用的微生物是防治花生土传真菌病害的最佳途径。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人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湖南农业大学花生田内采集花生根际土壤样品,通过稀释平板法获得细菌及放线菌的单菌落,再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得到一株对花生土传病原真菌有较好抑制作用的放线菌,将该菌命名为YY-38,经鉴定为藤黄轮丝链霉菌(Streptomyces luteoverticillatus)。本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该菌对人畜无致病性,能安全地用于花生土传真菌病害的生物防治。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对花生土传病原真菌有抑制作用的放线菌,其是保藏号为CCTCC No:M2020262的藤黄轮丝链霉菌(Streptomyces luteoverticillatus),保藏于武汉大学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
本发明所述的放线菌YY-38(藤黄轮丝链霉菌,拉丁名:Streptomycesluteoverticillatus)已于2020年7月1日为武汉大学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所保藏(保藏地址是:湖北省武汉市武昌珞珈山武汉大学保藏中心),其保藏号为CCTCC No:M2020262,经检测存活。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所述的放线菌在防治花生土传真菌病害中的应用。
所述花生土传病原真菌是花生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花生根腐病菌(Fusarium solanic)和/或花生冠腐病菌(Aspergillus niger)。
所述的应用,其利用所述放线菌的发酵液,或发酵液提取物进行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农业大学,未经湖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510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