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绒布加工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49380.1 | 申请日: | 2020-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86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徐贤运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互得利针纺织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C15/00 | 分类号: | D06C15/00;D06C13/00;D06B1/02;B65H19/22;B65H23/025;B65H23/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绒布 加工 设备 | ||
本申请涉及一种绒布加工设备,其包括机架和依次设置在机架上用于放卷绒布原料卷材的放卷装置、用于对绒布进行整平的蒸汽加热装置、用于对绒布进行剪毛的剪毛装置和用于对剪毛后的绒布进行收卷的收卷装置,所述放卷装置、蒸汽加热装置、剪毛装置和收卷装置共同连接有PLC控制器,所述蒸汽加热装置包括蒸汽发生装置和多个加热器,所述加热器包括加热槽和用于封闭加热槽的弧形加热板,所述加热槽一端连接有进气管,另一端连接有出气管,所述进气管与蒸汽发生装置连接。本申请具有提高剪毛的精度和质量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绒布加工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绒布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韩国绒是一种纬弹化纤织物,其经向采用150DDTY网络丝,纬向用氨纶机械包复加捻的。上机经密44根/CM;上机门幅在220~225CM。上机纬密29根/CM。用五枚缎织物组织进行织造。坯布经剪毛、磨毛和染色等处理后。织物表面出现一层细而密的绒毛,手感柔软滑爽。该产品适宜于男装茄克、女式套装、窗帘和布艺沙发,大多出口到韩国、美国和英国等国家。
绒类织物经织造、解捻或起毛后表面毛绒纤维长短不一,有时需要将毛绒剪平齐;或针织毛圈织物需将表面毛圈剪断剪齐,这就是剪毛机所要达到的目的。剪毛工序一般可分为预(初)剪、终(精)剪和花式剪。预剪毛能为终剪减轻一次性剪切的压力,保证终剪的质量。花剪是将绒面剪出所需花型,主要依托刀的型式而定。
剪毛机是纺织品后整理设备,是毛绒产品后整理的主要设备之一。剪毛机也设计成各种不同的构造组合,其形式主要有单刀剪毛机、烫光剪毛联合机、刷毛烫光剪毛联合机、起毛剪毛联合机等。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绒布原料卷材在经过运输搬运后,容易出现褶皱,影响后续的绒布剪毛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由于绒布原料卷材上存在褶皱容易影响后续绒布剪毛效果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绒布加工设备。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绒布加工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绒布加工设备,包括机架和依次设置在机架上用于放卷绒布原料卷材的放卷装置、用于对绒布进行整平的蒸汽加热装置、用于对绒布进行剪毛的剪毛装置和用于对剪毛后的绒布进行收卷的收卷装置,所述放卷装置、蒸汽加热装置、剪毛装置和收卷装置共同连接有PLC控制器,所述蒸汽加热装置包括蒸汽发生装置和多个加热器,所述加热器包括加热槽和用于封闭加热槽的弧形加热板,所述加热槽一端连接有进气管,另一端连接有出气管,所述进气管与蒸汽发生装置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放卷装置对原料卷材进行放卷,经蒸汽加热装置进行加热熨平后,进行剪毛操作后,再通过收卷装置对原料卷材进行收卷,并且采用蒸汽加热装置对原料卷材输送处的原料进行加热熨平,便于后续剪毛装置对原料进行剪毛操作,达到提高剪毛的精度和质量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放卷装置包括输送辊、主动辊和从动辊,所述输送辊通过轴承座转动设置在机架上,所述主动辊和从动辊通过轴承座转动设置在机架底部,所述主动辊和从动辊平行设置且主动辊和从动辊之间存在间距;所述机架上设有用于驱动主动辊转动放卷电机,所述放卷电机与PLC控制器连接,所述主动辊和输送辊的端部共同连接有同步链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主动辊和从动辊放在机架底部,便于将原料卷材放置在主动辊和从动辊上,同时无需将原料卷材穿设在放卷辊上再进行放卷,大大减少了原料上卷的难度 ,提高了原料上卷的效率。
优选的,所述放卷装置和蒸汽加热装置之间设有用于缓存原料的弧形缓存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缓存板的设置能够在后续装置停机时对放卷装置输出的原料进行缓存,便于后续工序调用,同时能够确保原料卷材放卷完毕进行更换时,仍能持续供料,达到提高剪毛加工效率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互得利针纺织品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互得利针纺织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493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