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二氧化碳腐蚀用高效缓蚀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47653.9 | 申请日: | 2020-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258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周传臣;周华兴;王晓燕;王志宏;程海鹰;石昀;韩英波;郭立伟;周建文;李慧;甄巧玲;葛红江;张杰;庄永涛;贾云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港油田滨港集团博弘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F11/02 | 分类号: | C23F11/02 |
代理公司: | 天津煜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46 | 代理人: | 朱维 |
地址: | 300450 天津市滨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氧化碳 腐蚀 高效 缓蚀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抗二氧化碳腐蚀用高效缓蚀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一:将固体聚天冬胺酸配制成质量浓度为0.1%-0.2%的溶液,具体方法为:在500mL烧杯中装入300mL自来水,开启搅拌装置,使水面形成漩涡,在400r/min转速下将0.3g-0.6g固体聚天冬胺酸粉末均匀加入漩涡中,继续搅拌1.5-2h后形成均匀液体。
步骤二:将固体除氧剂N,N,N’,N’—四取代苯二胺配制成质量浓度为80-100mg/L的溶液,具体方法为:在1000mL烧杯中装入500mL自来水,置于磁力搅拌器上,在400r/min转速下将0.04g-0.05g固体除氧剂均匀加入烧杯中,搅拌20-30min完全溶解后形成均匀液体。取出该均匀液体100g,加入液体除氧剂N—异丙基羟胺70g混合均匀得到除氧剂混合物。
步骤三:将0.1%-0.2%的聚天冬胺酸溶液100g、除氧剂混合物60g、液体杀菌剂异噻唑啉酮50g、液体防腐剂季戊四醇单油酸酯30g依次加入500mL烧杯中,在磁力搅拌下搅拌20-30min至均匀。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的液体全部转入1000mL烧杯中,将300g液体咪唑啉酰胺盐加入此烧杯中,在磁力搅拌下搅拌20-30min至均匀即得到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二氧化碳腐蚀用高效缓蚀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咪唑啉酰胺盐的制备方法为:
步骤一:以总质量200g计,量取80-90g月桂酸和100-115g二乙烯三胺加入到安装有机械搅拌器、冷凝管、滴液漏斗、通氮气装置、减压装置及分水器的四口烧瓶中,混合均匀,连接冷凝装置;量取5-15g的二甲苯加入所述四口烧瓶中,开始加热并搅拌,同时通入氮气,待温度达到170~190℃时停止加热和通氮,保持该温度下反应2~4h,且观察不再有水生成后停止反应,得到三咪唑啉产物。
步骤二:开启减压装置,在加热下减压蒸馏20-30min,蒸出过量二甲苯和二乙烯三胺,并适当冷却后进行下一步酰胺化反应。
步骤三:上述步骤所得产物质量约150-160g,从滴液漏斗中加入160-170g苯甲酸,连接冷凝装置,开始加热并搅拌,同时通入氮气,待温度达到150~170℃时停止加热和通氮,保持该温度下反应1~3h,冷却后得到粘稠状咪唑啉酰胺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二氧化碳腐蚀用高效缓蚀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合成一种新型咪唑啉酰胺盐为出发点,在此基础上经与其它环保的水处理药剂复配形成高效缓蚀体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二氧化碳腐蚀用高效缓蚀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咪唑啉酰胺盐缓蚀剂的合成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将月桂酸和二乙烯三胺按一定摩尔比混合均匀,再加入携水剂二甲苯,在冷凝和通氮条件下,经高温脱水、环化反应得到三咪唑啉,第二步在得到的三咪唑啉中加入适量苯甲酸,再经过高温脱水酰胺化反应得到咪唑啉酰胺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二氧化碳腐蚀用高效缓蚀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该产品复配后得到高效缓蚀剂体系,应用于二氧化碳吞吐井的防腐蚀领域,对油井管道的腐蚀现象有明显地缓解效果,能大幅提高各类高温高压油井管道的缓蚀率,从而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二氧化碳腐蚀用高效缓蚀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该酰胺盐的分子结构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港油田滨港集团博弘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大港油田滨港集团博弘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4765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药香囊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直挂式梯次储能系统的电池能量均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