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元激基复合物复合材料主体及其OLED器件制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347543.2 | 申请日: | 2020-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670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7 |
| 发明(设计)人: | 徐汀;杨楚罗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大学 |
| 主分类号: | H10K85/60 | 分类号: | H10K85/60;H10K50/12;H10K50/125;H10K71/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朱阳波;王永文 |
| 地址: | 5180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元 复合物 复合材料 主体 及其 oled 器件 制备 | ||
本发明公开一种三元激基复合物复合材料主体及其OLED器件制备,OLED器件包括:阳极,阴极,设置在阳极与阴极之间的有机功能层;有机功能层包括按照自阳极至阴极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空穴注入层,有机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有机发光层包括主体复合材料和客体材料,主体复合材料为由电子给体、第一电子受体和第二电子受体混合而成的三元激基复合物,电子给体为第一电子受体为第二电子受体为客体材料选自热活性延迟荧光材料、三线态‑三线态湮灭材料、荧光材料和磷光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上述主体复合材料有好的电子传输效率和热稳定性,利于增强OLED器件的功效和发光效率,适于溶液加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致发光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元激基复合物复合材料主体及其OLED器件制备。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简称OLED)具有自发光、响应快、可视广、驱动电压低、节能、轻薄以及可柔性加工等优点,极大地满足了消费者对显示技术不断更新的要求。同时,OLED器件在照明领域也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市场需求。
热活性延迟荧光(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TADF)材料具有分子内的电子给体(D)-电子受体(A)结构,最大理论效率可达100%,单线态激发态和三线态激发态能级接近0.5~1.0eV,作为发光层的主体材料形成OLED器件,具有发光效率高,无需Eu、Ir稀土金属元素,量产成本低的特点;因为传统单组分的主体材料(1,3-双(咔唑-9-基)苯,缩写为mCP)具有较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60℃)恶化了OLED器件的性能,新的激基复合物体系主体替代mCP主体利于解决上述问题,用两种现有传输性质不同材料可以形成,这将增加电荷传输能力,使电子-空穴传输更加平衡,从而降低发光的驱动电压,提高器件的性能和稳定性。现有的激基复合物主体体系主要集中在二元D-A激基复合物体系的研究,三元以上的激基复合物主体体系的鲜有报道,如此,使得基于三元激基复合物体系主体的OLED新结构体系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元激基复合物复合材料主体及其OLED器件制备,旨在解决现有传统单主体以及基于二元激基复合物主体体系的OLED器件的限制,开辟新的技术路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三元激基复合物复合材料主体OLED器件,其中,所述OLED器件包括:阳极,阴极,以及设置在所述阳极与所述阴极之间的有机功能层;所述有机功能层包括按照自阳极至阴极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空穴注入层,有机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所述有机发光层的材料包括主体复合材料和客体材料,所述主体复合材料为由电子给体、第一电子受体和第二电子受体混合而成的三元激基复合物,所述电子给体为所述第一电子受体为所述第二电子受体为所述客体材料选自迟热活性延迟荧光材料、三线态-三线态湮灭材料、荧光材料和磷光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一种三元激基复合物复合材料主体OLED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提供阳极;
通过溶液法在所述阳极上依次形成空穴注入层,有机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所述空穴注入层,有机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构成有机功能层;
在所述有机功能层上形成阴极,得到OLED器件;
或者,
提供阴极;
通过溶液法在所述阴极上依次形成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有机发光层和空穴注入层,所述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有机发光层和空穴注入层构成有机功能层;
在所述有机功能层上形成阳极,得到OLED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大学,未经深圳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475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