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续分段线性电流的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46397.1 | 申请日: | 2020-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313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郭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玄武石半导体(武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F3/26 | 分类号: | G05F3/2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合道英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9 | 代理人: | 闫梨;廉红果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山一***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分段 线性 电流 控制电路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分段线性电流的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其中,连续分段线性电流的控制电路,包括用于产生多路不同大小电流的基准电流源模块、运算放大器模块、电流加法器模块,所述基准电流源模块和电流加法器模块均电连接运算放大器模块。本发明的一种连续分段线性电流的控制电路,通过运算放大器模块根据比较斜率电压和多路预设电压的大小控制基准电流源模块的输出电流大小,进而通过电流加法器模块将多路输出电流进行加法合并得到连续分段线性电流,从而可以根据运算放大器模块内不同的运算放大器个数和电压大小,灵活设置电流分段点和分段斜率,通用性强,可用于任何需要斜率控制的功能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模拟电路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续分段线性电流的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斜率控制和斜坡补偿是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中经常用到的功能,斜率控制电路常见于功率管的栅极驱动,摆率控制以及延时电路等。而斜坡补偿常见于PWM控制电路的稳定性补偿,在常见的PWM峰值电流模控制电路中,系统PWM占空比大于50%的情况下,环路会出现不稳定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常见方法就是在环路中引入斜坡补偿。
为了对电流或电压做斜率控制或对环路做斜坡补偿,这两种功能均需要先产生分段线性的电流或电压,所以需要一种精确的产生分段线性电流的控制电路和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连续分段线性电流的控制电路,灵活设置电流分段点和分段斜率,通用性强,可用于任何需要斜率控制的功能模块。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连续分段线性电流的控制电路,包括用于产生多路不同大小电流的基准电流源模块、运算放大器模块、电流加法器模块,所述基准电流源模块和电流加法器模块均电连接运算放大器模块,所述运算放大器模块根据比较斜率电压和多路预设电压的大小控制基准电流源模块的输出电流大小,进而通过电流加法器模块将多路输出电流进行加法合并得到连续分段线性电流。
优选地,所述运算放大器模块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模块OTA1、第二运算放大器模块OTA2和第三运算放大器模块OTA3,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模块OTA1、第二运算放大器模块OTA2和第三运算放大器模块OTA3均连接基准电流源模块和电流加法器模块。
优选地,所述基准电流源模块包括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三MOS管、第四MOS管和参考电流源IBIAS,所述参考电流源IBIAS的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第一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并联第一MOS管的漏极、第二MOS管的栅极、第二MOS管的栅极、第三MOS管的栅极和第四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第二MOS管的源极、第三MOS管的源极和第四MOS管的源极均接电源。
优选地,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模块OTA1第五MOS管和第六MOS管,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模块OTA2包括第七MOS管和第八MOS管,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模块OTA3包括第九MOS管和第十MOS管,所述第五MOS管的源极和第六MOS管的源极均连接第二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七MOS管的源极和第八MOS管的源极均连接第三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九MOS管的源极和第十MOS管的源极均连接第四MOS管的漏极,所述第六MOS管的栅极连接第一电压V1,所述第八MOS管的栅极连接第二电压V2,所述第十MOS管的栅极连接第三电压V3,所述第五MOS管的栅极、第七MOS管的栅极和第九MOS管的栅极均连接斜率电压Vslope。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玄武石半导体(武汉)有限公司,未经玄武石半导体(武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463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