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车路协同数据的汽车跟车车速预测方法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345833.3 | 申请日: | 2020-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661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 发明(设计)人: | 李克强;刘巧斌;王建强;高铭;高博麟;许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Q10/04 | 分类号: | G06Q10/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薛平;周晓飞 |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协同 数据 汽车 车车 预测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车路协同数据的汽车跟车车速预测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获取跟车场景数据;对跟车场景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根据跟车场景数据对给定的时间窗口内和驾驶区域内行驶的跟车队列的车速、车头间距和前车宽度进行统计概率分析,建立参数概率分布模型;利用训练数据集,对回归模型的参数进行辨识;将模型参数辨识结果带回所述回归模型,获得给定前车速度、车头间距和车宽条件下,受到驾驶员个性和车辆的性能差异因素的影响的当前车速的预测值,计算预测值和实测值之间的误差,并建立误差概率分布模型;综合考虑参数的随机性和误差的随机性,构建跟车车速预测模型,并得到跟车车速预测结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网联汽车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利用车路协同数据的汽车跟车车速预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技术瓶颈正被逐步攻克。智能网联汽车要实现替代人类驾驶员实现完全自动驾驶,需满足各种复杂场景下的驾驶操纵要求,保证无人驾驶汽车能够在安全、节能、便捷和舒适性等方面不低于人类驾驶员操纵的汽车。
跟车场景是一种典型的驾驶工况,智能网联汽车在跟车场景中的路径与前车保持一致,主要任务是进行纵向的速度跟踪,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小与前车的间距和速度差,同时避免速度的急加、急减,从而实现安全、节能、高效与舒适性的协调统一。
传统的跟车车速预测方法有安全距离法、刺激-反应模型法、全速度差模型法和智能驾驶员模型法等方法。这些方法都是确定性模型,未能考虑到驾驶员个性差异对跟车行为的影响,且未区分前车类型对跟车速度策略的影响。例如,传统的跟车车速预测方法,根据车载传感器获得的自车与前车之间的距离、速度差等信息,建立自车加速度与前车距离、速度差等变量之间的线性或非线性函数,从而建立起自车加速度的数学表达式,实现跟车车速的预测。由于车载传感器感知能力和范围的限制,现有跟车车速预测模型未能充分利用宏观交通数据。另外,传统跟车模型采用的线性函数或非线性函数所建立的自车加速度与前车距离、速度差等因素的确定性关系模型,未能充分考虑不同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差异,无法实现跟车车速的个性化定制。
综上来看,亟需一种可以充分利用车辆行驶数据实现智能网联汽车拟人性驾驶特性的跟车车速预测方案。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利用车路协同数据的汽车跟车车速预测方法及系统,利用车路协同技术获取更为全面的汽车及周围环境其他车辆的行驶数据,能够满足智能网联汽车跟车行为的拟人性的需求,预测符合人类自然驾驶特性的跟车车速,为未来智能网联汽车跟车行为的车速规划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利用车路协同数据的汽车跟车车速预测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汽车的跟车场景数据;其中,所述跟车场景数据至少包括:当前车速、前车速度、车头间距及前车轮廓参数;
对所述跟车场景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当前车速与前车速度、前车宽度和车头间距之间的回归模型;
根据所述跟车场景数据对给定的时间窗口内和驾驶区域内行驶的跟车队列的车速、车头间距和前车宽度进行统计概率分析,建立车速、车头间距和前车宽度的参数概率分布模型;
选取所述时间窗口内和驾驶区域内行驶车辆的跟车场景数据为训练数据集,利用所述训练数据集对所述回归模型的参数进行辨识;
将模型参数辨识结果带回所述回归模型,获得给定前车速度、车头间距和车宽条件下,受到驾驶员个性和车辆的性能差异因素的影响的当前车速的预测值,计算预测值和实测值之间的误差,并建立误差概率分布模型;
根据所述回归模型、参数概率分布模型及误差概率分布模型,综合考虑参数的随机性和误差的随机性,构建跟车车速预测模型,并得到跟车车速预测结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利用车路协同数据的汽车跟车车速预测系统,该系统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458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Q 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数据处理系统或方法;其他类目不包含的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处理系统或方法
G06Q10-00 行政;管理
G06Q10-02 .预定,例如用于门票、服务或事件的
G06Q10-04 .预测或优化,例如线性规划、“旅行商问题”或“下料问题”
G06Q10-06 .资源、工作流、人员或项目管理,例如组织、规划、调度或分配时间、人员或机器资源;企业规划;组织模型
G06Q10-08 .物流,例如仓储、装货、配送或运输;存货或库存管理,例如订货、采购或平衡订单
G06Q10-10 .办公自动化,例如电子邮件或群件的计算机辅助管理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