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用防误拔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344592.0 | 申请日: | 2020-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065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 发明(设计)人: | 谭秀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谭秀梅 |
| 主分类号: | B60L53/16 | 分类号: | B60L53/16;B62D2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04035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充电 装置 用防误拔 | ||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用防误拔装置,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用防误拔装置,包括车体,所述车体顶部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磁一,车体的内壁且靠近电磁一的底部开设有液槽,液槽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弹簧一,弹簧一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卡块,卡块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铁块,卡块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磁二。该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用防误拔装置,通过卡块和卡槽的配合使用,当充电枪插入车体内前,这时卡块会在电磁一以及铁块的磁性相吸作用下向上移动,充电枪插入车体内时,电磁一断电,这时卡块在弹簧一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并且与卡槽卡接,从而达到了将充电枪与车体相对固定的作用,有效防止充电枪误拔出,提高了充电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用防误拔装置。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大多是电力驱动的,因此在电力用尽后,需要使用充电枪对汽车进行充电,但是目前的充电枪在使用时经常会出现一些情况,影响正常使用。
目前的充电枪在使用时经常会出现脱落的情况,导致汽车充电中断,造成汽车充电不够充分,影响下一次的使用,并且汽车经常在未充满电的情况下使用的话,会造成汽车蓄电池受损,减小蓄电池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新能源汽车的实用性以及性价比,从而影响新能源汽车的销量。
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用防误拔装置来解决以上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实现技术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用防误拔装置,包括车体,所述车体顶部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磁一,车体的内壁且靠近电磁一的底部开设有液槽,液槽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弹簧一,弹簧一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卡块,卡块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铁块,卡块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磁二,卡块的内壁开设有阻尼孔,卡块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介质板一,车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正极一,车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负极一,车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阻一,车体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弹簧二,弹簧二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活动块,活动块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电介质板二,车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正极二,车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负极二,车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电阻二,车体的内壁插接有充电枪,充电枪的顶部开设有卡槽。
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用防误拔装置,通过卡块和卡槽的配合使用,当充电枪插入车体内前,这时卡块会在电磁一以及铁块的磁性相吸作用下向上移动,充电枪插入车体内时,电磁一断电,这时卡块在弹簧一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并且与卡槽卡接,从而达到了将充电枪与车体相对固定的作用,有效防止充电枪误拔出,提高了充电的稳定性。
2、该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用防误拔装置,通过电磁二与电阻的配合使用,当充电枪插入车体后,充电枪通过卡块与卡槽与车体相对固定,同时电阻处于通路状态,电磁二产生磁性,使磁流变液粘稠度升高,导致磁流变液在阻尼孔的移动难度增加,有效增加卡块的稳定性,提高了实用性。
进一步,所述车体的材料为硬质高强度材料且车体不具有导电性,车体起到固定各部件的作用,所述电磁一的控制开关位于车体的外侧,电磁一起到磁性传动的作用,所述液槽内部填充有磁流变液且液槽的尺寸小于车体的尺寸,液槽起到储存磁流变液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弹簧一为压缩弹簧且弹簧一的直径小于液槽的直径,弹簧一起到将卡块向底部伸出的作用,所述卡块的材料为硬质高强度材料且卡块不具有导磁性以及导电性,卡块起到卡接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电磁二的尺寸小于卡块的尺寸,电磁二起到磁性传动的作用,所述阻尼孔的直径小于卡块宽度的一半,所述电阻一的最大通路电压大于通过负极一的最小电路电压,阻尼孔起到便于磁流变液流过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谭秀梅,未经谭秀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445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