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材整形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44581.2 | 申请日: | 2020-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31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湘;商复生;杨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和胜工业铝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02 | 分类号: | B21D3/02;B21D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肖军 |
地址: | 528463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材 整形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材整形设备,包括机架、整形装置。整形装置安装在机架上,整形装置包括滚压组件和内芯组件,滚压组件能够滚压管材外侧面,内芯组件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位于第一工作状态的内芯组件的外轮廓横截面相对大于位于第二工作状态的内芯组件的外轮廓横截面。本发明公开的管材整形设备,通过内撑外挤压的方式有效消除管材表面存在的缺陷,提高管材的质量,减少废品产生,降低生产成本,能够加工长度较长的管材,大大减少了整形次数,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材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材整形设备。
背景技术
加工管材产品,需要通过整形将管材表面存在的向外凸出和/或向内凹陷等缺陷消除。用现有管材整形设备加工电池外壳时,管材的外侧面通过滚压的方式消除或减小外凸等缺陷,管材内部可以插设芯棒以辅助整形,管材侧壁与芯棒侧面紧密接触以避免管材的侧壁在滚压时向内凹陷。管材与芯棒在滚压时形成相互挤压,故芯棒与管材相互脱离需要施加外力,一方面当需要整形的管材较长时,芯棒与管材相互脱离困难,故加工电池外壳时,通常先将管材切割成半成品,再进行加工,这种加工方式,由于需要一个一个地对半成品管材整形,在大批量生产时,整形花费时间多,效率低下;另一方面芯棒与管材相互脱离时芯棒的表面与管材内表面相互摩擦使管材内表面磨损,影响成品质量。另外,电池外壳所用管材的侧面需要消除或减小向内凹陷的缺陷,但现有整形设备无法有效地消除或减小管材的侧面存在的向内凹陷的缺陷导致整形后的管材不能使用,造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管材整形设备,其可以对长度较长的管材进行整形从而无需在整形前对管材进行切割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其能够有效消除或减小管材的侧面存在的向内凹陷的缺陷以提高管材表面质量,降低成本。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管材整形设备,包括机架、整形装置。所述整形装置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整形装置包括滚压组件和内芯组件,滚压组件能够滚压管材外侧面,所述内芯组件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位于第一工作状态的所述内芯组件的外轮廓横截面相对大于位于第二工作状态的所述内芯组件的外轮廓横截面。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管材整形设备,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整形前,内芯组件位于第二工作状态,此时内芯组件外轮廓横截面较小以使管材能够套入内芯组件,整形时内芯组件由第二工作状态进入第一工作状态,此时内芯组件外轮廓横截面较大,于是内芯组件能够挤压、撑开管材内侧面,滚压组件能够滚压管材外侧面以消除管材侧面存在的向外凸出等缺陷,而滚压组件与内芯组件相互配合又形成内撑外滚压的加工方式以能够有效消除管材侧面存在的向内凹陷等缺陷,进而提高了管材表面质量,减少废品产生,降低生产成本;整形后,内芯组件由第一工作状态进入第二工作状态,内芯组件与管材内壁不产生挤压干涉,一方面避免或减少管材内表面与内芯组件摩擦而磨损的情况,提高了管材表面质量,另一方面管材能够轻易地脱离整形装置,可以利用整形装置加工长度较长的管材,无需在整形前将管材切割成半成品,大大减少了整形次数,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芯组件包括第一移动机构、芯棒模块,所述芯棒模块包括多个滑动件,相邻的两个所述滑动件可滑动地贴合设置且贴合面与所述芯棒模块长度方向呈倾斜地设置,所述第一移动机构能够驱动相邻的两个所述滑动件沿贴合面相对滑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滑动件的一端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滑动件沿管材长度方向滑动且所述滑动件能够平行于管材的横截面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移动机构还包括连接件、固定件,所述连接件一端与所述滑动件连接,另一端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具有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一输出轴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并通过所述固定件限制所述连接件沿所述第一输出轴滑动,所述第一通孔设置为长形孔以使所述连接件能够平行于管材的横截面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和胜工业铝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和胜工业铝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445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