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原位热传导耦合电渗井点降水修复有机污染场地的系统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43949.3 | 申请日: | 2020-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704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李书鹏;籍龙杰;孙静;刘鹏;张婧卓;孙斌;陈梦巧;牟兵兵;沈宗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C1/06 | 分类号: | B09C1/06;C02F1/02;C02F103/06;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太兆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08 | 代理人: | 郝彦东 |
地址: | 100015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原位 热传导 耦合 电渗井点 降水 修复 有机 污染 场地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原位热传导耦合电渗井点降水修复有机污染场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供能单元、表面阻隔单元、垂直止水帷幕单元、加热单元、电渗井点降水单元、多相抽提单元、尾水尾气处理单元和自动监控单元,其中:多相抽提井管同时作为电渗井点降水单元的阴极,打入地面的钢钎作为电渗井点降水的阳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热传导耦合电渗井点降水修复有机污染场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能单元包括直流电供能单元和交流电供能单元:
交流电供能单元中,电源直接与加热井相连,提供加热井升温的能量;
直流电供能单元包括电源、变压器、整流器和稳压器,变压器的输入端与电源相连,输出端与整流器的输入端相连,整流器的输出端与稳压器输入端相连,将交流电通过整流器输出40~60V高频直流电压,整流器输出的高频直流电压通过稳压器稳压后再次输出,用于提供电渗井点降水的能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原位热传导耦合电渗井点降水修复有机污染场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相抽提单元包括多相抽提井、抽提动力设备和地上抽提管道,其中:多相抽提井由抽提动力设备连接至地上抽提管道,多相抽提井的布设方式为正三角形或正六边形,井间距为3~6m;抽提动力设备包括水泵和真空泵;多相抽提井管底部装有用于监测地下水水位的感应器,通过监测信号变化控制水泵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原位热传导耦合电渗井点降水修复有机污染场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单元由底部密封的金属套管和电加热元件组成,加热井的加热范围根据污染上下各延伸0.5~1m,加热井的布设方式为正三角形或正六边形,加热井之间的安装间距为2~4m,加热井和多相抽提井的布设比例为3:1~6: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原位热传导耦合电渗井点降水修复有机污染场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渗井点降水单元包括多相抽提井和钢钎,多相抽提井井管采用管径60~100mm的碳钢钢管或约翰逊管,抽提管的外包网采用不锈钢丝网;钢钎直径为20~50mm,埋设在距离多相抽提井1~3m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原位热传导耦合电渗井点降水修复有机污染场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监控单元包括温度监测井、压力监测井和抽提气体流量监测装置,温度监测井分别布设在加热井构成的正三角形或正六边形的中心冷点处,在垂直方向上温度监测井的温度探头布设间隔为3m;压力监测井分别布设在抽提井构成的正三角形或正六边形的中心,每一处压力监测井均设有压力探头,压力监测井的布设深度为地下2~3m;抽提气体流量计设置在地面抽提管道上。
7.一种原位热传导耦合电渗井点降水修复有机污染场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条所述系统,通过多相抽提井对修复区域进行降水,当地下水位降低到修复区域污染深度以下时,开启电渗井点降水,再次借助多相抽提井,最大化程度上实现污染范围内含水率的降低;待污染范围内无法再抽提出地下水时,关闭电渗井点降水系统,开始原位热传导加热过程;通过加热井对原位传导加热区的土壤进行加热升温,促使挥发和半挥发性污染物从土壤中脱附出来,并通过多相抽提井收集,流经尾水尾气处理系统对污染物进行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原位热传导耦合电渗井点降水修复有机污染场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修复过程中多相抽提井底部水位感应器采集到水位上升信号时立即开启降水操作,当水位降低到热脱附修复区域以下时立即停止降水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4394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