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二维码及互联网信息技术识别网络的新型识别装置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343709.3 | 申请日: | 2020-1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877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 发明(设计)人: | 王碧 | 申请(专利权)人: | 衡阳朗迈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7/10 | 分类号: | G06K7/10 |
| 代理公司: | 衡阳市科航专利事务所 43101 | 代理人: | 张卫衡 |
| 地址: | 421001 湖南省衡***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二维码 互联网 信息技术 识别 网络 新型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二维码及互联网信息技术识别网络的新型识别装置及方法,包括识别装置本体,识别装置本体底端固定连接有海绵层,海绵层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圆柱气囊,识别装置本体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扫码镜片,扫码镜片内设有CCD摄像头,扫码镜片的四周均固定安装有红外感应器,识别装置本体内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灯座,且灯座呈倾斜放置,灯座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补光灯,识别装置本体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TMS320DM6437中央处理器,圆柱气囊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通讯线,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有的倾斜灯座以及补光灯,便于在光线不足时通过红外感应器进行感应,再通过TMS320DM6437中央处理器进行信号处理进行提供光源,避免了直照光源光亮刺激CCD摄像头,方便于识别二维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识别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利用二维码及互联网信息技术识别网络的新型识别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二维码又称QR Code,QR全称Quick Response,是一个近几年来移动设备上超流行的一种编码方式,它比传统的Bar Code条形码能存更多的信息,也能表示更多的数据类型,二维条码/二维码(2-dimensional bar code)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像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它具有条码技术的一些共性:每种码制有其特定的字符集;每个字符占有一定的宽度;具有一定的校验功能等,同时还具有对不同行的信息自动识别功能、及处理图形旋转变化点。
现有的网络识别装置尚有些缺陷,比如在光线不足时,会导致无法识别二维码,同时在有光线补充时,会因光线太强而导致背光,也会无法识别二维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二维码及互联网信息技术识别网络的新型识别装置及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缺少光源、光源太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二维码及互联网信息技术识别网络的新型识别装置,包括识别装置本体,所述识别装置本体底端固定连接有海绵层,所述海绵层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圆柱气囊,所述识别装置本体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扫码镜片,所述扫码镜片内设有CCD摄像头,所述扫码镜片的四周均固定安装有红外感应器,所述识别装置本体内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灯座,且所述灯座呈倾斜放置,所述灯座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补光灯,所述识别装置本体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TMS320DM6437中央处理器,所述圆柱气囊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通讯线,所述通讯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微型计算机,所述微型计算机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圆柱气囊上固定安装有控制开关。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若干个所述补光灯通过控制开关与微型计算机电性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红外感应器和CCD摄像头均通过TMS320DM6437中央处理器与微型计算机电性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若干个所述补光灯与红外感应器之间电性连接。
一种利用二维码及互联网信息技术识别网络的新型识别装置的方法,将识别装置上的扫码镜片对准二维码,扫码镜片内的CCD摄像头进行图像采集设别,将所得到的图像信息输送到TMS320DM6437中央处理器内进行处理,TMS320DM6437中央处理器再将信号传递到微型计算机中,如若遇到光线不足的情况,将二维码的边端挡住红外感应器,由于红外感应器内红外发射管发出的红外线被遮挡而反射到红外接收管,故而红外感应器将信号传递给TMS320DM6437中央处理器,TMS320DM6437中央处理器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感应开关,感应开关控制补光灯进行工作,由于识别时间较短,故补光灯长时间处于不工作状态,能够节省电源,补光灯所在的灯座呈倾斜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衡阳朗迈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衡阳朗迈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437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两栖船
- 下一篇:一种新疆南疆沙漠地区定植苹果树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