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微藻净化沼液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343409.5 | 申请日: | 2020-1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517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 发明(设计)人: | 邓兵;夏祯霞;濮振宇;彭霞;高其双;谭珺隽;邵中保;鲍伯胜;冉志平;刘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市农业科学院 |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9/14;C12N1/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杨采良 |
| 地址: | 430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净化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微藻净化沼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沼液进行不同倍数的稀释,并接种微藻,确定微藻在沼液中生长的最适稀释倍数;将微藻置于最适稀释倍数的沼液中进行驯化;将驯化后的微藻接种到最适稀释倍数的沼液中进行净化;净化的条件为:温度为22~28℃、光照强度为1900~2100Lux,每天光照24h,每12h向沼液中通入空气。本发明的方法,首先对沼液进行预处理,然后确定微藻在沼液中生长的最适稀释倍数,这样有利于微藻的生长,提高其净化能力;将微藻置于最适稀释倍数的沼液中进行驯化,驯化过程可以提高微藻在沼液中的生物量提高净化效果,还可以增加微藻对沼液的耐受能力,适当降低沼液稀释倍数,节约水资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沼液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微藻净化沼液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畜禽养殖集约化迅速发展,生猪养殖是我国最主要畜禽养殖类型,规模化猪场废水优先选择厌氧-好氧处理工艺,故产生大量的畜禽养殖沼液。沼液污染物浓度高、成分复杂,造成的潜在风险不明,特别容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从而污染地下、地表水源。做好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工作非常重要,目前其产生的沼液处理方式主要为农业资源利用、生化处理、自然处理等。
沼液的成分非常复杂,沼液中的氮一般以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和少量的有机氮组成,磷的存在形式主要是磷酸盐,生物活性物质一般为维生素、抗生素、水解酶、植物生长激素、多种氨基酸、硫化物、腐殖酸等。沼液中会滋生大量的微生物和杂虫杂藻。
微藻实现沼液的净化主要是对TN(主要是NH4+-N)、TP、COD、抗生素的去除。微藻可以通过光异养和化能异养将沼液中的有机污染物化作碳源和能量生长,微藻因为自身的生长需要会吸收各类无机氮转化为自身需要的遗传和代谢物质,微藻可以利用污水中的磷盐,转换成自身必不可少的核酸、蛋白质、以及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等,或者改变沼液pH使溶解氧升高导致磷酸盐沉淀。微藻去除沼液中的抗生素是通过吸附和生物降解两种途径,吸附效率一般不超过10%,异养代谢为主要去除途径,对沼液中的抗生素去除效率为50%~90%。
然而目前采用微藻直接接种处理沼液,对沼液的净化效果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因此需要对此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利用微藻净化沼液的方法,以提高对沼液的净化效果。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微藻净化沼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沼液进行不同倍数的稀释,并分别接种微藻,确定微藻在沼液中生长的最适稀释倍数;
将微藻置于最适稀释倍数的沼液中进行驯化;
将驯化后的微藻接种到最适稀释倍数的沼液中进行净化;
其中,净化的条件为:温度为22~28℃、光照强度为1900~2100Lux,每天光照24h,每12h向沼液中通入空气。
可选的,所述的利用微藻净化沼液的方法,微藻接种到不同倍数稀释的沼液中生长5~8d后根据OD680确定微藻最适沼液稀释倍数。
可选的,所述的利用微藻净化沼液的方法,将沼液进行不同倍数的稀释之前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具体为:将沼液静置后除去沉淀,过滤后取上清液,然后向上清液中加入强氯精处理12h后,再曝气12h。
可选的,所述的利用微藻净化沼液的方法,预处理还包括:曝气12h后调节pH为6.8~8,然后进行不同倍数的稀释。
可选的,所述的利用微藻净化沼液的方法,将微藻置于最适稀释倍数的沼液中进行驯化,具体为:将微藻置于最适稀释倍数的沼液中扩大培养,每扩培1次,在最适稀释倍数的沼液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5~2.2%的预处理后的沼液。
可选的,所述的利用微藻净化沼液的方法,将沼液至少静置48h后除去沉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市农业科学院,未经武汉市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434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