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42694.9 | 申请日: | 2020-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07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南云稔也;石塚正幸;吉田真司;樽井一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1/32 | 分类号: | F16H1/32;F16H49/00;F16H55/06;F16H55/08;F16H57/04;F16H57/029;F16H5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挠曲 啮合 齿轮 装置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抑制成本的增加并且抑制纵摇的产生。本发明的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1)具备:起振体(10A);外齿轮(30),被起振体(10A)挠曲变形;及第1内齿轮(31G)及第2内齿轮(32G),与外齿轮(30)啮合。第1内齿轮(31G)的齿数与外齿轮(30)的齿数不同,第2内齿轮(32G)的齿数与外齿轮(30)的齿数相同。第1内齿轮(31G)与外齿轮(30)啮合的第1啮合部(51)具有比第2内齿轮(32G)与外齿轮(30)啮合的第2啮合部(52)的耐纵摇特性更高的耐纵摇特性。
本申请主张基于2020年1月8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20-001141号的优先权。该日本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考而援用于本说明书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一种挠曲变形的外齿轮与并排设置的第1内齿轮及第2内齿轮啮合的所谓的筒型的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起振体轴经由起振体轴承内嵌于外齿轮,外齿轮通过起振体轴在内侧进行旋转而挠曲变形。第1内齿轮的齿数与外齿轮的齿数不同,且第1内齿轮固定于装置。另一方面,第2内齿轮的齿数与外齿轮的齿数相同,且从该第2内齿轮输出减速后的旋转。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12214号公报
在上述以往的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中,有时在各齿轮中产生纵摇。此时,只要提高各齿轮的耐纵摇特性即可,但这会导致成本的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抑制成本的增加并且抑制纵摇的产生。
本发明所涉及的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具备:起振体;外齿轮,被所述起振体挠曲变形;及第1内齿轮及第2内齿轮,与所述外齿轮啮合,
所述第1内齿轮的齿数与所述外齿轮的齿数不同,所述第2内齿轮的齿数与所述外齿轮的齿数相同,其中,
所述第1内齿轮与所述外齿轮啮合的第1啮合部具有比所述第2内齿轮与所述外齿轮啮合的第2啮合部的耐纵摇特性更高的耐纵摇特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成本的增加并且能够抑制纵摇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第1内齿轮和第2内齿轮的齿面压力及膜厚比的分布的分析结果的图。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第1啮合部及第2啮合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另一变形例中的第1啮合部及第2啮合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又一变形例中的第1啮合部及第2啮合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又一变形例中的第1啮合部及第2啮合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中:1-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10-起振体轴,10A-起振体,30-外齿轮,30A-第1外齿轮部,30B-第2外齿轮部,31-第1内齿轮部件,31G-第1内齿轮,32-第2内齿轮部件,32G-第2内齿轮,51-第1啮合部,52-第2啮合部,60-V型环,61-唇部,302-凹槽,O1-旋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的整体结构]
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1的剖视图。
如图1所示,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1为筒型的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其具备起振体轴10、外齿轮30、第1内齿轮31G、第2内齿轮32G、起振体轴承12、外壳33、第1罩体34及第2罩体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4269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