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锂电池的带有石墨烯的铝箔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42384.7 | 申请日: | 2020-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671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蒙天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诺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66 | 分类号: | H01M4/66;H01M4/70;H01M10/05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诺正鑫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689 | 代理人: | 彭佳伟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锂电池 带有 石墨 铝箔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用于锂电池的带有石墨烯的铝箔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铝箔浸入腐蚀剂并通电进行腐液,腐蚀剂包括0.2~0.5mol/L的HCl、0.1~0.5mol/L的H2O2、0.1~0.3mol/L的乙酸醇,腐蚀时间为1~3min,再加入磷酸三乙醇胺至浓度为1~1.2mol/L钝化2~5min,得到多孔铝箔基底;
S2、将多孔铝箔基底放入等离子气相沉降设备中,抽真空,升温至多孔铝箔基底的温度为980~1000℃,引入混有甲烷的惰性气体,其中,甲烷的含量为3~6%,气流速度为50sccm,氢气500sccm,沉积时间为30~40s,然后通入惰性气体和氢气进行冷却至室温,得到石墨烯铝箔;
S3、使用等离子溅射仪在石墨烯铝箔的表面喷溅银离子,且喷溅后石墨烯表面留有一定空白部分,得到银包石墨烯铝箔;
S4、将甲壳素加入温度为45℃的氯化氢溶液中搅拌30min,离心分离出甲壳素溶液,将有机锂、有机钴和有机锰溶解于甲壳素溶液中,得到反应液,将反应液置于温度为900~1000℃的惰性气体环境中煅烧1~2h,自然冷却,得到碳包裹的锂、钴、锰氧化物,其中,碳为多孔结构;
S5、将碳包裹的锂、钴、锰氧化物与粘合剂混合后涂覆于银包石墨烯铝箔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锂电池的带有石墨烯的铝箔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示石墨烯的厚度为10~15n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锂电池的带有石墨烯的铝箔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示银离子的厚度为1~3n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锂电池的带有石墨烯的铝箔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所述碳为不规则形状,直径为10~20n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锂电池的带有石墨烯的铝箔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钠、环氧树脂导电胶、酚醛树脂导电胶、聚氨酯导电胶、热塑性树脂导电胶或聚酰亚胺导电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锂电池的带有石墨烯的铝箔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锂为甲基锂、丁基锂或苯基锂;所述有机钴为硬脂酸钴、新癸酸钴或硼酰化钴;所述有机锰为锰的羰基化合物或氨基甲酸盐。
7.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 方法制备的带有石墨烯的铝箔,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连接的铝箔、石墨烯层、银离子层和碳结构层,所述石墨烯层的顶部至少1/2能够直接与碳结构层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带有石墨烯的铝箔,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结构层通过粘合剂与石墨烯层、银离子层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诺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诺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4238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