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戒指的转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41337.0 | 申请日: | 2020-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738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园;冯嘉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
主分类号: | A44C9/02 | 分类号: | A44C9/02 |
代理公司: | 广州慧宇中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33 | 代理人: | 胡燕 |
地址: | 5108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戒指 转动 方法 | ||
1.一种戒指的转动方法,戒指包括内环和外环转子组;外环转子组设置在内环的外壁面上;其特征在于:内环外壁面设有两个以上第一凸起部和两个以上第二凸起部;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在内环外壁面上均匀分布;第一凸起部与第二凸起部交错设置且向远离内环外壁面方向凸起;第一凸起部包括凸缘一和凸缘二;凸缘一和凸缘二自内环外壁面的一侧向另一侧分布;凸缘一的凸起高度大于凸缘二的凸起高度;第二凸起部包括凸缘三和凸缘四;凸缘三和凸缘四自内环外壁面的另一侧向一侧分布;凸缘三位于内环外壁面设有凸缘二的一侧,凸缘四位于内环外壁面设有凸缘一的一侧;凸缘三的凸起高度大于凸缘四的凸起高度;凸缘一与凸缘三、凸缘二与凸缘四的凸起高度相同;外环转子组包括转动件和中轴环,转动件设有一个以上;每个转动件与内环外壁面之间设有间隙;转动件设有与凸缘一和凸缘四配合的第一凹陷部,转动件上还设有与凸缘二和凸缘三配合的第二凹陷部;转动件中部设有安装孔,中轴环穿过安装孔将一个以上的转动件串接并将一个以上转动件设在内环外壁面上,中轴环为弹性材料制成的环状结构;
戒指的转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若转动件先与第一凸起部的顶部接触,自第一凹陷部向第二凹陷部方向;转动件自高往低的倾斜;转动件与内环的内壁面之间的倾斜角度达到最大;则进行步骤(2);若转动件先与第二凸起部的顶部接触,自第二凹陷部向第一凹陷部方向;转动件自高往低的倾斜;转动件与内环的内壁面之间的倾斜角度达到最大;则进行步骤(4);
(2).转动转动件;转动件远离第一凸起部向靠近第二凸起部方向移动;将与转动件相邻的一转动件移出,然后将转动件移动到一转动件对应的位置;第一凹陷部的高度逐渐下降;第二凹陷部的高度逐渐上升;转动件与内环的内壁面之间的倾斜角度逐渐减小;
(3).当转动件与第二凸起部接触且沿相同方向继续转动转动件;将与转动件相邻的一转动件移出,然后将转动件移动到一转动件对应的位置;第一凹陷部的高度逐渐上升;第二凹陷部的高度逐渐下降;转动件与内环的内壁面之间的倾斜角度逐渐增大;当转动件与第二凸起部的顶部相接触时进入步骤(4);当转动件与第二凸起部相接触时,继续进入步骤(3);
(4).转动转动件;将与转动件相邻的一转动件移出,然后将转动件移动到一转动件对应的位置;转动件远离第二凸起部向靠近第一凸起部方向移动;第一凹陷部的高度逐渐上升;第二凹陷部的高度逐渐下降;转动件与内环的内壁面之间的倾斜角度逐渐减小;
(5).当转动件与第一凸起部接触且沿相同方向继续转动转动件;将与转动件相邻的一转动件移出,然后将转动件移动到一转动件对应的位置;第一凹陷部的高度逐渐下降;第二凹陷部的高度逐渐上升;转动件与内环的内壁面之间的倾斜角度逐渐增大;当转动件与第一凸起部的顶部相接触时进入步骤(2);当转动件与第一凸起部相接触时,继续进入步骤(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戒指的转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和步骤(5)中“将与转动件相邻的一转动件移出,然后将转动件移动到一转动件对应的位置”具体包括:转动转动件时,先将中轴环处于拉升状态,从而将转动件相邻的一转动件移出,然后将转动件移动到一转动件对应位置上,并将转动件的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分别与凸缘一和凸缘二对应,一转动件也移动到一转动件相邻的位置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戒指的转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和步骤(3)中“将与转动件相邻的一转动件移出,然后将转动件移动到一转动件对应的位置”具体包括:转动转动件时,先将中轴环处于拉升状态,从而将转动件相邻的一转动件移出,然后将转动件移动到一转动件对应位置上,并将转动件的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分别与凸缘三和凸缘四对应,一转动件也移动到一转动件相邻的位置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戒指的转动方法,其特征在于:中轴环上还设有一个以上卡节,转动件包裹在卡节上,安装孔与卡节之间设有间隙;步骤(2)和步骤(5)中“将与转动件相邻的一转动件移出,然后将转动件移动到一转动件对应的位置”具体包括:当转动件转动时,将转动件相邻的一转动件移出,然后在卡节带动下将转动件移动到一转动件对应位置上,并将转动件的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分别与凸缘一和凸缘二对应,一转动件在卡节带动下也移动到一转动件相邻的位置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未经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4133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