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棒料下料缓冲机构和棒料下料缓冲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38657.0 | 申请日: | 2020-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416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吴一鸣;黄颉;张先宜;顾勇;王振宇;许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江苏分院有限公司;江苏长江智能制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52 | 分类号: | B65G47/52;B65G35/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权航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80 | 代理人: | 赵慧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棒料下料 缓冲 机构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棒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棒料下料缓冲机构和棒料下料缓冲装置,其中所述棒料下料缓冲机构,包括:导轨,倾斜设置,且其高侧对应棒料移出工位,其低侧对应棒料移入工位;小车,用于承挡进入导轨高侧的棒料,并在棒料的重力作用下沿所述导轨移向导轨低侧;以及阻尼定滑轮组件,用于牵引所述小车,以减缓小车的移动速度;本发明的棒料下料缓冲机构通过阻尼定滑轮组件牵引移动的小车,能够减缓小车的移动速度,从而使进入导轨高侧的棒料以较缓的速度沿导轨滚向棒料移入工位,本棒料下料缓冲机构为机械结构,无需外接动力,且能够自动复位,制造和维护成本较低,且占用空间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棒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棒料下料缓冲机构和棒料下料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棒料在加工过程中,需要从一个送料架滚动至另一个送料架。在运动过程中,由于棒料质量大,两送料架存在高低差,棒料产生很大的冲击力。频繁的冲击容易对设备造成损害,还会产生噪音,且对棒料本身也会产生损伤,尤其是热棒料。在下料过程中,棒料下料缓冲装置可以大幅减小棒料对设备的冲击力,提高设备使用寿命,较小噪音。尤其是在棒料质量非常大时,缓冲装置显得更加重要。
现有技术中,也有一些棒料下料缓冲机构,可以减小棒料对送料架的冲击,比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5166524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棒料下料缓冲装置,该棒料下料缓冲装置包括机架、支撑架和缓冲机构,通过气缸减小棒料在下料过程和挡板之间的行程,气缸带动挡板及棒料移动到所需位置,能减小棒料下移产生冲击力,但存在很多局限性。第一,整个缓冲过程需要气缸准确运动,需要另配气源和电器柜,制造和维护成本较高。第二,棒料移动行程较长,气缸行程大,所需的布置空间大;另外在高温条件下,气缸的密封件容易损伤,导致这种采用气缸实现棒料下料缓冲的结构无法适用于热棒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棒料下料缓冲机构和棒料下料缓冲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棒料下料缓冲机构,包括:导轨,倾斜设置,且其高侧对应棒料移出工位,其低侧对应棒料移入工位;小车,用于承挡进入导轨高侧的棒料,并在棒料的重力作用下沿所述导轨移向导轨低侧;以及阻尼定滑轮组件,用于牵引所述小车,以减缓小车的移动速度。
进一步,所述阻尼定滑轮组件包括:滑轮、链轮、钢丝、链条和配重件;其中所述滑轮通过一滑轮座设置在导轨的下方;所述链轮通过一阻尼链轮座设置在导轨的下方;所述钢丝适于绕设在所述滑轮上,且其一端与所述小车相连,其另一端与所述链条的一端相连;以及所述链条适于绕设在所述链轮上,且其另一端与所述配重件相连。
进一步,所述配重件包括:托盘和位于该托盘上的配重块;以及所述托盘与所述链条的另一端相连。
进一步,所述导轨包括:底板,对称设置在该底板两侧的侧板和对称设置在该底板两侧的滑轨;其中所述底板和各滑轨对应棒料移入工位的一端均向下弯折设置,形成弯折段;所述小车适于沿所述滑轨移向滑轨低侧,并移至所述弯折段,以消除对棒料的承挡作用,使棒料滚入棒料移入工位;以及当棒料滚入棒料移入工位时,所述小车在配重块的作用下,被钢丝牵引复位。
进一步,各侧板对应棒料移出工位的一端设有倾斜面;以及各侧板的上方均设有支撑板,且各支撑板对应棒料移出工位的一端也设有倾斜面。
进一步,所述小车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滚轮,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座一端上方的挡条;所述挡条与所述底座的内夹角为60-70°,以承挡进入导轨高侧的棒料。
进一步,所述底座上对应设置挡条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钢丝一端的第一连接块;以及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弧形缺口。
进一步,所述棒料下料缓冲机构还包括:第一安装支架、第二安装支架和角度调节件;导轨高侧通过第一安装支架位于一高位料架上;导轨低侧通过第二安装支架位于一低位料架上;以及所述角度调节件位于低位料架上,以适于调节导轨低侧的高度,即调节导轨的倾斜角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江苏分院有限公司;江苏长江智能制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江苏分院有限公司;江苏长江智能制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386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