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P2离合器摩擦片的磨损测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38356.8 | 申请日: | 2020-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601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卢绍怀;任宇翔;周磊;覃书勇;杨秋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66/02 | 分类号: | F16D6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卢业强 |
地址: | 545007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p2 离合器 摩擦 磨损 测定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2离合器摩擦片的磨损测定方法,一种P2离合器摩擦片的磨损测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控制离合器执行器打开P2离合器,使P2离合器的摩擦片脱开,与发动机断开连接;S2,启动测功机至预设转速;S3,所述发动机静止后,闭合所述P2离合器,所述测功机通过所述摩擦片驱动所述发动机,并计算驱动过程中的滑磨能量;S4,待所述测功机和所述发动机的转速一致后,脱开所述P2离合器;S5,经过等待时间后,重复步骤S3至S4,将各次的所述滑磨能量累计得到累计滑磨能量,当所述累计滑磨能量达到累计能量预设值时,测量所述摩擦片的磨损厚度,通过磨损厚度和磨损面积计算出磨损量;S6,计算磨损率。本发明应用于P2离合器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P2离合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2离合器摩擦片的磨损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P2离合器应用于混动技术,即发动机和电机双动力择一输出时的动力切换,其是在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增加一个电机和分离式离合器,主要应用于插电式混动和强混。P2中的“P”代表驱动电机在混动系统中的位置(Position)。“2”这个位置是内燃机之后,变速器之前。所以相应的也有P0、P1,P3,和P4混动系统。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电机处于高转速时,离合器如果直接闭合死,直接切换至发动机输出,汽车抖动会非常大,甚至断轴。所以需要滑磨发动机到和电机一个转速再完全闭合离合器完成动力切换。在切换过程中产生的滑摩能量可用于衡量摩擦片的使用寿命。若磨损率过大,则此款摩擦片不能使用。如在一项目中,要求磨损率要<12.5mm3/MJ。
现有技术中,测试P2离合器时,不能准确的模拟工作状况和工作环境,不能准确的测试P2离合器滑磨启动发动机时摩擦片的滑磨能量,不能准确计算出磨损率,因而,无法准确判断摩擦片耐久性能是否满足该整车工况的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一种P2离合器摩擦片的磨损测定方法,能够精确的计算得到滑磨能量和磨损率,能够判断摩擦片耐久性能是否满足该整车工况的使用需求。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P2离合器摩擦片的磨损测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控制离合器执行器打开P2离合器,使P2离合器的摩擦片脱开,与发动机断开连接;
S2,启动测功机至预设转速;
S3,所述发动机静止后,闭合所述P2离合器,所述测功机通过所述摩擦片驱动所述发动机,并计算驱动过程中的滑磨能量;
S4,待所述测功机和所述发动机的转速一致后,脱开所述P2离合器;
S5,重复步骤S3至S4,经过等待时间后,将各次的所述滑磨能量累计得到累计滑磨能量,当所述累计滑磨能量达到累计能量预设值时,测量所述摩擦片的磨损厚度,通过磨损厚度和磨损面积计算出磨损量;
S6,计算磨损率,所述磨损率的计算公式为:磨损量/累计滑磨能量。
进一步改进的,步骤S3中,所述滑磨能量通过对瞬时能量在时间域的积分计算得到,所述瞬时能量的计算公式为:
W1=(2π*|N-n|*T)/(60000*F)
其中,W1为瞬时能量,N为测功机转速,n为发动机转速,T为P2离合器输出轴的滑磨扭矩,F为能量积分频率。
进一步改进的,步骤S3中,通过控制系统判断所述滑磨扭矩和目标滑磨扭矩之间误差,若所述误差超过误差预设值,通过所述控制系统控制修正所述P2离合器的闭合位置。
进一步改进的,步骤S3中,对滑磨扭矩、测功机转速、发动机转速和滑磨扭矩进行采集,所述采集的频率不低于F,且不低于100Hz。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383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聚氯乙烯管的双轴取向成型设备
- 下一篇:智能刹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