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载人潜水器坐底抛弃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37980.6 | 申请日: | 2020-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072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张家锐;陈志达;陈斌;胡中惠;王磊;姜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B63G8/24 | 分类号: | B63G8/24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聂启新 |
地址: | 21408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载人 潜水 器坐底 抛弃 装置 | ||
一种载人潜水器坐底抛弃装置,包括载体框架,载体框架上设置有潜水器框架底纵桁,其底面通过紧固件安装有艏安装支架和艉安装支架,艏安装支架和艉安装支架均成直角形结构,艏安装支架和艉安装支架上均通过限位装置同时连接至坐底支架上,坐底支架上端与艉安装支架连接处还安装有抛弃装置,抛弃装置的结构为:包括安装在艉安装支架内的连接耳板,连接耳板上配合安装有双耳连接支座,连接耳板与双耳连接支座插接后再安装连接销轴;艉安装支架内还通过连接件固定安装有端盖支座,端盖支座上安装有端盖,端盖上安装有油缸缸体,油缸缸体的内部安装有压缩弹簧,油缸缸体内配合安装有活塞杆,活塞杆头部通过双耳环与连接销轴固定,工作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载人潜水器水下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载人潜水器坐底抛弃装置。
背景技术
大坝深水检测载人潜水器,是专门针对高坝水库深水检测作业的专用载人潜水器,是具有水下观察和作业能力的载人潜水装备,是当前高坝水库深水检测维护的重要工具之一,在国内外尚属首例。潜水器以观察和探测为主,以精细作业为辅,潜航员在载人舱内到深水区域进行检测作业,受限于水下能见度低的原因,潜水器需要近距离对面板坝进行观察和作业,因此,要求潜水器在水中必须保持水平稳定坐于面板坝坝面上之,本发明针对潜水器对面板坝进行观察和作业时的这一特殊环境和要求,提供了一种坐底抛弃装置。库区水底及面板坝坝面情况比较复杂,堆积了部分大坝建设时残留的工程废料以及上游冲积至大坝附近的泥沙、树枝等杂物,因此坐底抛弃装置在坐底时可能会出现被水底异物卡绊导致潜水器无法正常上浮的紧急情况,本发明针对这种特殊情况,提供了一种坐底抛弃装置,遇到紧急情况时,坐底抛弃装置可与潜水器本体分离,从而实现潜水器的紧急上浮。
应急抛弃装置在国内外潜水器上均有配置,目前,国内现役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和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中,蓄电池箱抛弃装置采用电爆螺栓实现抛弃功能;机械手抛弃装置采用液压或者电动驱动刀具切断机械手与框架之间的固定螺栓,同时割断机械手附带的油管和电缆,实现抛弃功能;应急浮标抛弃装置采用电爆螺栓断开浮标与安装支架之间的连接,实现抛弃功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载人潜水器坐底抛弃装置,从而基于面板坝检测和维护作业的特殊需求而须具备的抛弃功能,该装置的坐底角度与面板坝角度一致,实现载人潜水器保持水平稳定在水库面板坝上坐底,在坐底过程中如遇到紧急情况不能上浮,通过采用手动泵加压驱动油缸拔出连接销轴的方式实现坐底装置的抛弃,从而实现潜水器的紧急上浮。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载人潜水器坐底抛弃装置,包括载体框架,所述载体框架上设置有潜水器框架底纵桁,所述潜水器框架底纵桁的底面通过紧固件安装有艏安装支架和艉安装支架,所述艏安装支架和艉安装支架均成直角形结构,所述艏安装支架和艉安装支架上均通过限位装置同时连接至坐底支架上,所述坐底支架上端与艉安装支架连接处还安装有抛弃装置,所述抛弃装置的结构为:包括安装在艉安装支架内的连接耳板,所述连接耳板上配合安装有双耳连接支座,所述连接耳板与双耳连接支座插接后再安装连接销轴;所述艉安装支架内还通过连接件固定安装有端盖支座,所述端盖支座上安装有端盖,所述端盖上安装有油缸缸体,油缸缸体的内部安装有压缩弹簧,所述油缸缸体内配合安装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头部通过双耳环与连接销轴固定,所述油缸缸体上设置有油口和备用油口。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所述限位装置的结构为:包括互相配合的凸圆柱约束槽和凹圆柱约束槽,凸圆柱约束槽固定在坐底支架的顶面,凹圆柱约束槽固定在潜水器框架底纵桁的底部;凹圆柱约束槽包括有上限位挡块和下限位挡块。
位于艉端位置的限位装置:包括固定在坐底支架上的凸圆柱约束槽,以及固定在潜水器框架底纵桁底部的上限位挡块,上限位挡块与凸圆柱约束槽配合工作。
位于艏端位置的限位装置:包括固定在坐底支架上的凸圆柱约束槽,以及固定在潜水器框架底纵桁底部的上限位挡块和下限位挡块,所述上限位挡块和下限位挡块的内侧形成有与凸圆柱约束槽的凹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未经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379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