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S模式一体化询问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37672.3 | 申请日: | 2020-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448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5 |
发明(设计)人: | 余飞侠;水泉;徐鹏;杨天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3/76 | 分类号: | G01S13/76;G01S7/282;G01S7/285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阔雷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式 一体化 询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模式一体化询问机,用于解决了询问机的体积大、占用机柜空间多、接口复杂、信号种类繁多、调试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包括发射机、发射监控单元、接收机、数字中频单元和收发电源;所述发射机用于对已调制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并产生射频询问信号;所述发射监控单元用于监控发射机工作状态和控制发射机的工作参数并对射频询问信号进行滤波输出上行询问信号;所述接收机用于将输入的三路1090MHz的Σ、Δ、Ω射频应答信号下变频为三路60MHz的中频信号,并对询问脉冲信号和测试脉冲信号进行调制,产生Σ激励信号、Ω激励信号、射频测试信号;本发明提高了设备集成度,简化了内部信号接口,降低了成本,方便了询问机的调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管二次监视雷达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S模式一体化询问机。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厂家的二次雷达一般主要由天线、天线驱动系统、询问机、录取器和监控系统组成。其中,询问机主要由发射机和接收机组成。二次雷达的发射机采用多级驱动放大的方式,接收机采用先下变频为中频信号,然后进行A/D采样、对数放大的方式得到数字视频信号,录取器采用包含PFGA和DSP芯片的CPCI插件用于信号处理,该插件既要对下行的数字视频信号进行解码处理,又要根据整机工作参数产生询问脉冲信号,受限于芯片内部资源,当目标增多、系统过载时,可能会出现系统死机的现象,录取器采用嵌入式计算机或工控机作为航迹处理计算机,其操作系统采用专用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如VxWorks系统。
基于目前的二次雷达的询问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目前的询问机大多由2个插箱组成,一个插箱包含射频部分,即一般由驱动级发射机、大功率发射机、接收机、发射电源模块、接收电源模块组成,一个插箱包含数字接收机和电源模块,用于产生数字视频信号、询问脉冲信号等,这种询问机集成度比较低,体积较大、占用机柜空间较多,接口复杂、信号种类繁多、调试难度大,且增加了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了询问机的体积大、占用机柜空间多、接口复杂、信号种类繁多、调试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而提出一种S模式一体化询问机;提高了设备集成度,简化了内部信号接口,降低了成本,方便了询问机的调式;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S模式一体化询问机,包括发射机、发射监控单元、接收机、数字中频单元和收发电源;
所述发射机用于对已调制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并产生射频询问信号;
所述发射监控单元用于监控发射机工作状态和控制发射机的工作参数并对射频询问信号进行滤波输出上行询问信号;
所述接收机用于将输入的三路1090MHz的Σ、Δ、Ω射频应答信号下变频为三路60MHz的中频信号,并对询问脉冲信号和测试脉冲信号进行调制,产生Σ激励信号、Ω激励信号、射频测试信号;
所述数字中频单元用于对输入的三路60MHz的Σ、Δ、Ω中频信号进行数字下变频处理,产生数字视频信号并通过光纤接口输出给录取器,以及接收录取器送来的询问时序参数,产生询问脉冲信号和测试脉冲信号给接收机,同时通过千兆网口接收询问机控制命令和上报询问机BIT信息;
所述收发电源用于将输入的220V交流电转变为发射机、发射监控单元、接收机、数字中频单元和切换分机工作所需的直流电源。
优选的,所述发射机包括两个发射组件,分别为Σ发射组件和Ω发射组件,其中Σ发射组件和Ω发射组件分别用于对已调制的Σ、Ω激励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并产生1030MHz的大功率射频询问信号。
优选的,两个发射组件均通过数控衰减器和调制器调整发射机输出功率。
优选的,所述发射组件的内部设置有微波功率放大模块,微波功率放大模块采用固态功率管。
优选的,所述调制器通过当前的工作时序和询问脉冲序列产生固态功率管工作所需的脉冲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376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