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能并条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36384.6 | 申请日: | 2020-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017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陈显芳;张灵 | 申请(专利权)人: | 苍南县亨利棉纺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H5/00 | 分类号: | D01H5/00;D01H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德宝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823 | 代理人: | 牟炳彦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能 并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能并条机,包括顶盖,所述顶盖横截面上半部为圆弧状,所述顶盖下半部为梯形,所述顶盖整体为倒圆台状,在保证其功能的前提下减轻了机器整体的重量,所述顶盖中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一进料口,所述第一进料口的后侧壁为斜面,所述第一进料口中固定安装有机体,所述机体中开设有上下开口的第二进料口,改变了传统的并条方式,将棉条进行分裂,再交错排布进行合并,使棉条之间的纤维合并的更加到位,使并条效果更佳,同时四条棉条同时合并,并条速度更快,结合高效的并条方法,使机器更快速高效的实现并条,同时机器可适应不同粗细的棉条,提高了机器的适用性和经济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能并条机。
背景技术
并条机是纺纱设备的一种,其作用是通过牵伸、并合,使棉条中的纤维伸直平行,减少弯钩和降低输出条的重量不匀率,现有的并条机仅仅是将棉条通过简单的合并成为一个棉条,这种方式仅仅是将各个棉条表面的限位合并,并没有将棉条内部的纤维得到合并,纤维的合并效果并不好,因此,亟待设计一种可以将棉条内部的纤维充分合并的并条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适应不同粗细棉条并进行并条的高效并条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能并条机,包括顶盖,所述顶盖横截面上半部为圆弧状,所述顶盖下半部为梯形,所述顶盖整体为倒圆台状,在保证其功能的前提下减轻了机器整体的重量,所述顶盖中设置有开口向上的第一进料口,所述第一进料口的后侧壁为斜面,所述第一进料口中固定安装有机体,所述机体中开设有上下开口的第二进料口,所述第二进料口与所述第一进料口连通,所述第二进料口位于所述第一进料口下侧,所述机体下侧面左右对称固定连接有对机器起支撑作用的两个支撑腿,所述第二进料口后侧连通设置有工作空间,所述顶盖和所述第一进料口中设置有用于传输棉条的输送装置,所述第二进料口和所述工作空间中设置有用于将棉条交错排布的分裂装置,所述第二进料口中设置有用于将棉条合并的并条装置。
在上述一种高效能开毛机中,所述输送装置包括左右对称固定安装在所述顶盖上侧面的两个第一支撑板,所述顶盖的上侧面固定安装有电机安装板,所述电机安装板位于右侧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右侧,所述电机安装板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电机安装板上侧面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位于所述第一电机的左侧,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滚筒轴,所述第一滚筒轴贯穿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滚筒轴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滚筒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滚筒,所述第一滚筒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所述顶盖的圆弧部分沿圆周方向均匀固定连接有四个固定块,每个所述固定块垂直于所述顶盖的圆弧面,每个所述固定块远离所述顶盖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用于安装滑轮的安装框,所述安装框为三个矩形板组成,一号矩形板与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一号矩形板的一侧面左右对称固定连接有垂直于所述一号矩形板两个二号矩形板,所述两个二号矩形板之间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固定安装有对棉条进行导向的滑轮,所述顶盖上侧面开设有四个轨迹槽,四个所述轨迹槽沿所述顶盖上部的圆弧径向均匀设置,每个所述轨迹槽与所述第一进料口连通,棉条通过所述滑轮导向进入到对应的所述轨迹槽中,继而进入到所述第一进料口中,所述第一进料口的斜面上左右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二支撑板,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中套设有第二滚筒轴,所述第二滚筒轴上套设有用于输送棉条的第二滚筒,所述第二滚筒轴向右延伸贯穿右侧所述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滚筒轴右端与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进料口斜面上的第二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苍南县亨利棉纺制品有限公司,未经苍南县亨利棉纺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363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