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计算机机箱的多重复合式防护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334964.1 | 申请日: | 2020-1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280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 发明(设计)人: | 练月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练月梅 |
| 主分类号: | G06F1/18 | 分类号: | G06F1/18;G06F1/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艾皮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777 | 代理人: | 丁艳侠 |
| 地址: | 22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计算机 机箱 多重 复合 防护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计算机机箱的多重复合式防护装置,包括机箱,机箱的主体为箱体外壳,箱体外壳的内腔设置器件装载腔,器件装载腔与箱体外壳之间设置有防护层,防护层包括有外固框体、外置防护板和内置防护板,外固框体与箱体外壳设置为一体化结构,外置防护板包括有硬质外侧板、框架网格板和第一衔接基板,硬质外侧板、框架网格板和第一衔接基板呈一体化结构,硬质外侧板呈区域性设置在框架网格板的外侧,内置防护板包括有第二衔接基板、透气纤维复合板和内置缓冲垫层。本发明对机箱内部的电脑配件进行保护,同时不会影响机箱内腔的体积占用,能够满足现代化机箱往轻便,体积小的方向发展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计算机机箱的多重复合式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已经越来越融入人们的生活了,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的方便,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计算机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计算机主机箱作为计算机配件的部分,用于放置和保护各计算机配件。计算机机箱一般都是通过外壳来对其进行保护,外壳上设有散热孔,从而使得灰尘容易从散热孔内进入机箱内,从而一般在外壳上设有滤网从而对计算机机箱进行防尘,但滤网在长期使用时容易使得滤网发生堵塞,从而给人们带来不便,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计算机机箱防护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计算机机箱防护装置,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带动凸轮转动,凸轮转动带动第二滤网进行下降,第二滤网下降使得第二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当凸轮继续转动时,此时第二滤网便会在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向上移动,从而实现第二滤网的来回移动,此时凸轮便会带动升降座向上运动,升降座向上移动便会带动限位座压缩第一弹簧从而使得第一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该专利存在明显的设计缺陷,实际作业是,对机箱的内腔占用大量的空间,导致主机内置的设备安装空间很小,并且也无法符合现在机箱日益轻便化的设计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机箱的多重复合式防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计算机机箱的多重复合式防护装置,包括机箱,所述机箱的主体为箱体外壳,所述箱体外壳的内腔设置器件装载腔,所述器件装载腔与箱体外壳之间设置有防护层,所述防护层包括有外固框体、外置防护板和内置防护板,所述外固框体与箱体外壳设置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外固框体与外置防护板相衔接,外置防护板和内置防护板相衔接,所述外置防护板包括有硬质外侧板、框架网格板和第一衔接基板,所述硬质外侧板、框架网格板和第一衔接基板呈一体化结构,所述硬质外侧板呈区域性设置在框架网格板的外侧,硬所述第一衔接基板设置在框架网格板的内侧四角位置,所述内置防护板包括有第二衔接基板、透气纤维复合板和内置缓冲垫层,所述外置防护板和内置防护板之间存在间隙并且设置有衔接筒,所述外固框体与外置防护板之间设置有竖向固定条和横向固定条,所述硬质外侧板的拐角位置设置有钳式口,所述钳式口分叉为下置顶角和上置顶角,所述下置顶角和上置顶角之间设置有斜向架,所述斜向架与外固框体组合为三角形结构,所述斜向架的一端卡入至横向固定条的底部,所述斜向架的另一端盖合在横向固定条的顶部,所述斜向架中间位置设置有插合片,所述插合片嵌合下置顶角和上置顶角的间隙中并且通过锁合栓固定。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箱体外壳的前后侧均设置有开合口,前后两侧的开合口处通过合页栓安装有闭合盖板。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硬质外侧板覆盖面积为框架网格板的一半。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透气纤维复合板采用多重复合纤维热压后制成。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衔接基板、透气纤维复合板之间呈螺栓固定安装。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透气纤维复合板和内置缓冲垫层通过固定胶粘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练月梅,未经练月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349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