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环保的污水处理初沉池浮渣打捞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34709.7 | 申请日: | 2020-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566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王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豪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B01D2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松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环保 污水处理 初沉池 浮渣 打捞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节能环保的污水处理初沉池浮渣打捞装置,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下方活动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下方活动连接有活动框,通过电磁推块、推杆、推板、伸缩横杆、斜杆、升降板、升降轴、齿杆、传动齿轮组的配合,带动两边的打捞臂向内侧转动,使得两个打捞框向中间靠拢,将漂浮物集中收集,该过程可以自动运行,相对于传统的手动打捞,不仅提高了打捞的效率,而且避免员工接触到有毒有害物质,保障了员工安全,通过主动齿轮、齿板、偏心轮杆、固定板、弧形底座以及弹簧轴和活动板的配合,使得打捞框能够上下左右移动,使得打捞的范围更大,打捞效率更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节能环保的污水处理初沉池浮渣打捞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用初沉池可除去废水中的可沉物和漂浮物,废水经初沉后,约可去除可沉物、油脂和漂浮物的50%、BOD的20%,减轻后续处理设施的负荷,按去除单位质量BOD或固体物计算,初沉池是经济上最为节省的净化步骤,对于生活污水和悬浮物较高的工业污水均易采用初沉池预处理。
废水初沉后,漂浮物、油脂等漂浮在表面,需要打捞出来,而传统的打捞方式主要采用人工手持打捞工具对污水池中的垃圾进行打捞,不仅操作麻烦,对体力消耗严重,而且污水中可能含有毒有害物质,对操作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发明者提供了一种节能环保的污水处理初沉池浮渣打捞装置,具备能自动打捞且打捞效率高的优点。
发明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节能环保的污水处理初沉池浮渣打捞装置,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下方活动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下方活动连接有活动框,所述活动框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偏心轮杆,所述偏心轮杆的内侧一端活动连接有弧形板,所述活动框的内顶部活动连接有弧形底座,所述弧形板的内侧一端活动连接有弹簧轴,所述弹簧轴的下方活动连接有活动板,所述弹簧轴的中间活动连接有介质板,所述介质板的下方活动连接有电容板,所述活动板的下方活动连接有电磁推块,所述电磁推块的内侧一端活动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内侧活动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的内侧活动连接有伸缩横杆,所述推板的内侧铰接有斜杆,所述斜杆的上方铰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下方活动连接有升降轴,所述升降轴的下方活动连接有齿杆,所述齿杆的外侧啮合连接有传动齿轮组,所述传动齿轮组的外侧活动连接有打捞臂,所述打捞臂的内侧活动连接有打捞框。
优选的,所述主动齿轮为不完全齿轮,且主动齿轮的上下联测设置有相适配的齿板,齿板活动连接在弹簧横轴上,齿板的下方与活动框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弧形板的外侧一端与偏心轮杆活动连接,内侧一端与弹簧轴活动连接,上方与弧形底座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介质板活动连接在两个弹簧轴中间的固定座上,电容板活动连接在活动框的内底部,且位于介质板的正下方,电容板与电磁推块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磁推块和推杆之间设置有磁铁,伸缩横杆的内侧一端活动连接有固定块,升降轴穿过固定块,同时升降轴的外侧设置有轴套,固定块和升降板之间设置有弹簧。
优选的,所述传动齿轮组包括两个小传动齿轮和一个不完全齿轮,其中不完全齿轮与打捞臂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活动框的外侧和安装架之间设置有定位伸缩轴。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节能环保的污水处理初沉池浮渣打捞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节能环保的污水处理初沉池浮渣打捞装置,通过电磁推块、推杆、推板、伸缩横杆、斜杆、升降板、升降轴、齿杆、传动齿轮组的配合,带动两边的打捞臂向内侧转动,使得两个打捞框向中间靠拢,将漂浮物集中收集,该过程可以自动运行,相对于传统的手动打捞,不仅提高了打捞的效率,而且避免员工接触到有毒有害物质,保障了员工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豪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未经温州豪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347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