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载内埋垂直发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32736.0 | 申请日: | 2020-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845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岳智敏;王玉浩;张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41F1/00 | 分类号: | F41F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6 | 代理人: | 高原 |
地址: | 110035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载 垂直 发射 装置 | ||
本申请属于垂直发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机载内埋垂直发射装置。包括:安装架、燃气排放管道、隔热箱体以及发射控制器。安装架上布置有呈矩阵排布的多个垂直发射井,所述垂直发射井中安装有导弹,所述垂直发射井的端部设置有导弹发射口盖;燃气排放管道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架连接,且所述燃气排放管道的内部通道与所述垂直发射井连通,所述燃气排放管道的另一端设置有机身排焰口盖;隔热箱体安装在机体中,用于容纳所述安装架、所述垂直发射井以及所述燃气排放管道;发射控制器用于控制导弹的发射。本申请装配到飞机后,飞机除保留了前向的导弹攻击能力外,还具备了向机体上方、下方的攻击能力,提升了作战飞机在近距离空战中的攻击与防御能力。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垂直发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机载内埋垂直发射装置。
背景技术
格斗空空导弹是当前作战飞机的主要近距离空战武器,受武器挂载方式的影响,格斗空空导弹通常采用顺航向的外挂/内埋悬挂方式。尽管先进的格斗空空导弹已经具备了较大的离轴发射角,但在实际使用中为提高命中率,依然寻求从目标的后半球发动攻击。
随着未来的新型有人机/无人作战飞机动能力的提升,传统的近距格斗导弹发射方式,已经限制了作战飞机在近距离空战中机动与攻击潜力的发挥。
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机载内埋垂直发射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机载内埋垂直发射装置,包括:
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布置有呈矩阵排布的多个垂直发射井,所述垂直发射井中安装有导弹,所述垂直发射井的端部设置有导弹发射口盖;
燃气排放管道,所述燃气排放管道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架连接,且所述燃气排放管道的内部通道与所述垂直发射井连通,所述燃气排放管道的另一端设置有机身排焰口盖;
隔热箱体,所述隔热箱体安装在机体中,用于容纳所述安装架、所述垂直发射井以及所述燃气排放管道;
发射控制器,所述发射控制器用于控制导弹的发射。
可选地,所述导弹为小型格斗导弹或末端拦截导弹。
可选地,所述垂直发射井内侧壁上沿垂直方向对称布置有导轨,所述导轨用于固定挂接导弹。
可选地,所述导弹发射口盖在与航向垂直的方向的两端设置为锯齿结构。
可选地,所述机身排焰口盖在与航向垂直的方向的两端设置为锯齿结构。
可选地,所述机载内埋垂直发射装置在飞机机体背部前侧位置、飞机机体腹部前侧位置以及飞机机体腹部后侧位置分别布置一个。
发明至少存在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申请的机载内埋垂直发射装置,装配到飞机后,飞机除保留了前向的导弹攻击能力外,还具备了向机体上方、下方的攻击能力,提升了作战飞机在近距离空战中的攻击与防御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机载内埋垂直发射装置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的作战飞机示意图。
其中:
1-垂直发射井;2-导弹发射口盖;3-燃气排放管道;4-机身排焰口盖。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327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