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于维护的高效节能电感加热炉组件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332056.9 | 申请日: | 2020-1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845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玉平 |
| 主分类号: | F27D11/06 | 分类号: | F27D11/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66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维护 高效 节能 电感 加热炉 组件 | ||
本发明涉及电感加热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便于维护的高效节能电感加热炉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靠右设置有滑轨,滑轨内部活动插接有滑块,滑块上端靠右设置有阀门一,壳体内部且位于滑轨上方设置有导管一,滑块右端设置有推杆一。通过将阀门二对接导管四,向右拉动推杆二,使得圆槽与控温箱内部的介质被抽空,伸缩块从卡槽内部返回到圆槽内部,然后将导管四与阀门二对接,继续向右拉动推杆二,使得缸体一内部的介质导入到缸体二内部,此时升降杆完全进入缸体一内部,使用者可将炉子移出到定位槽内部进行维护,从而达到了能够将发热体与加热物料进行分段、可避免加热物料飞溅等情况给组件带来安全隐患、维护方便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感加热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维护的高效节能电感加热炉组件。
背景技术
加热炉是将物料或工件加热的设备,按热源划分有燃料加热炉、电阻加热炉、感应加热炉、微波加热炉等,应用遍及石油、化工、冶金、机械、热处理、建材等诸多领域,对于高温、难熔金属的熔化,目前工业上常用的方法有电阻加热、感应加热、电弧加热等方式,感应加热是利用电磁感应的方法使被加热的材料的内部产生电流,依靠这些涡流达到加热目的。
在现有的电感加热炉的技术中,通常用户在使用时无法控制热流的来向,且发热体与被加热物料间没有实体隔离,被加热物料若飞溅等特殊情况下,对发热体有很大威胁,此外现有的电感加热炉不方便维护,且通常仅靠加热炉底部的平面进行加热,导致加热炉对热能的利用率低,不利于节能环保。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于维护的高效节能电感加热炉组件,具备能够将发热体与被加热物料进行分段、可避免加热物料飞溅等情况下给组件带来的安全隐患、维护方便、能够对热能进行高效利用、节能环保等优点,解决了一般的电感加热炉不能将发热体与被加热物料进行分段、在加热物料飞溅等情况下会给组件带来的安全隐患、维护不方便、不能够对热能进行高效利用、不利于节能环保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能够将发热体与被加热物料进行分段、可避免加热物料飞溅等情况下给组件带来的安全隐患、维护方便、能够对热能进行高效利用、节能环保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维护的高效节能电感加热炉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靠右设置有滑轨,滑轨内部活动插接有滑块,滑块上端靠右设置有阀门一,壳体内部且位于滑轨上方设置有导管一,滑块右端设置有推杆一,壳体内部靠下设置有导管二,壳体内部且位于导管二左上端设置有缸体一,缸体一内部下端固定连接有软管,缸体一内部活动插接有升降杆,升降杆内部设置有控温箱,控温箱底端固定连接有加热丝,控温箱上端且位于升降杆内部固定插接有导管三,升降杆上端设置有圆槽,圆槽内部活动插接有伸缩块,壳体上端设置有定位槽,定位槽内部活动插接有炉子,壳体内部靠右设置有缸体二,缸体二内部活动插接有活塞,活塞右端固定连接有推杆二。
优选的,所述壳体右端固定连接有提手,提手上下端设置为水平状,右端设置为弧状,提手可便于使用者对加热过程的壳体进行移动,防止烫手。
优选的,所述滑块上端靠左设置有阀门二,阀门二设置为“U”形状,且内径设置与导管四相匹配,便于通过控制推杆一可调节阀门二与导管一的接通状态。
优选的,所述加热丝下端设置有通孔,通孔可将导管二内部的液态介质导入到控温箱内部,加热丝设置为卷状,卷状的加热丝可将该组件内部进行快速加热。
优选的,所述伸缩块设置为筒状,伸缩块外侧且位于圆槽内部活动套接有弹簧,弹簧可用于调节伸缩块在圆槽内部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炉子左端固定插接有倾倒管,炉子上端设置有进口,炉子内部且位于伸缩块左方设置有卡槽,且卡槽的内径与伸缩块外径相匹配,便于伸缩块向卡槽内部延伸时对炉子进行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玉平,未经王玉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320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