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斜拉桥桥塔墩顶段钢桁梁的安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31806.0 | 申请日: | 2020-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095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叶颜伟;谢卜均;汪跃飞;张谦;李元亿;覃早;徐鹏;周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陈明龙 |
地址: | 6100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斜拉桥 桥塔墩顶段钢桁梁 安装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斜拉桥桥塔墩顶段钢桁梁的安装方法,属于桥梁施工技术领域,所述安装方法包括:S1、架设站位支架和架梁吊机;S2、安装滑移装置;S3、用架梁吊机安装支座;用架梁吊机和滑移装置安装下横梁上方钢桁梁单元的下弦杆;用架梁吊机安装下横梁上方钢桁梁单元的下桥面;S4、用汽车吊安装下横梁上方钢桁梁单元的竖腹杆、斜腹杆和上弦杆;S5、安装下横梁上方钢桁梁单元的上桥面,完成墩顶段钢桁梁的安装;S6、架梁吊机行走至上桥面板上,拆除站位支架,安装其余墩顶段钢桁梁单元。本发明所述的安装方法采用架梁吊机、滑移装置和汽车吊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了墩顶段钢桁梁安装困难的问题,提高了施工效率,减少现场施工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斜拉桥桥塔墩顶段钢桁梁的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斜拉桥是将主梁用许多拉索直接拉在桥塔上的一种桥梁,由于斜拉桥具有跨越能力大的特点,在国内跨江跨河桥梁中占据主导地位。典型的斜拉桥主要由主梁、拉索、桥塔及基础四部分组成,目前国内已建成的斜拉桥有独塔、双塔和三塔式,其中桥塔是整个斜拉桥结构主要的承重构件,承担着将作用于主梁及其自身的各类载荷作用传至基础的功能,桥塔常见的结构形式有独柱形、H形、倒Y形、A形、钻石形或花瓶形等各种形式。如图1所示,钻石型桥塔造型优美,稳定感强,横向刚度大,受力性能好,塔柱的下部分倾斜向内靠拢,大大减小承台及基础尺寸。
目前,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多采用钢桁梁斜拉桥的结构形式,在施工过程中,其起始施工的桥塔墩顶钢桁梁多采用杆件散拼或小节段吊装的施工方法,桥塔墩顶段架设钢桁梁通常采用设置滑道,利用同步穿心千斤顶顶推,并设多处纵向、横向调节千斤顶调整钢桁梁姿态的方式来进行钢桁梁安装,然后在架梁吊机可安装范围内拼装完整标准节段钢桁梁,再整体顶推至桥塔墩顶段目标位置。由于实际施工情况复杂多变,采用这种钢桁梁滑移方式施工实际上相当麻烦,还需配合设置大量临时结构,并占用支座安装空间。由于摩擦力偏差等无法控制因素的影响,即使采用同步穿心千斤顶顶推也会使钢桁梁位置发生偏差,推移至目标位置后,还需另设多处纵、横向千斤顶调整钢桁梁姿态,耗费大量时间,并须采用大量机械设备;同时由于钢桁梁滑移要求,须清空整个墩顶下横梁以供滑道安装,空隙处还需另设临时钢结构支承来承担钢桁梁重量,由于滑道安装需要,此时支座无法安装,在钢桁梁滑移到位后,采用大吨位同步千斤顶将钢桁梁整体顶升,以提供空间供支座安装,待支座安装完成后,采用姿态调节千斤顶微调使钢桁梁螺栓孔位对应支座螺栓孔位,精度要求极高,占用大量工期及人力物力。
钢桁梁墩顶段滑移施工时,架梁吊机跟随钢桁梁一起移动,且滑移过程存在一定的偏差,此种高空施工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对于钻石形斜拉桥,其中塔柱为内倾倾斜形塔柱,架梁吊机在对墩顶区钢桁梁首节段吊装过程中由于塔柱的原因不能直接安装。所以,钢桁梁滑移方式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具有一定局限性,因此,急需提出一种能在工程应用中切实有效的墩顶段钢桁梁的安装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采用架梁吊机安装墩顶段钢桁梁由于架梁吊机吊臂冲突导致的现场工作量大,施工效率和施工精度较低,存在安全风险的问题,提供一种斜拉桥桥塔墩顶段钢桁梁的安装方法,该方法采用架梁吊机、滑移装置和汽车吊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了墩顶段钢桁梁安装困难的问题,提高了施工效率,减少现场施工风险。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斜拉桥桥塔墩顶段钢桁梁的安装方法,墩顶段钢桁梁包含若干个钢桁梁单元,每个钢桁梁单元包括上弦杆、下弦杆、竖腹杆、斜腹杆、上桥面和下桥面,所述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桥塔下横梁施工完成后,在桥塔墩旁架设站位支架,并在站位支架上架设架梁吊机;
S2、用架梁吊机将滑移装置吊装至下横梁上,安装滑移装置,滑移装置包括滑移轨道与滑移底座,滑移轨道架设在下横梁上,滑移底座架设在滑移轨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318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