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太阳辐射设备防雨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331507.7 | 申请日: | 2020-1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260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 发明(设计)人: | 蔡兆男;杨东旭;刘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J1/02 | 分类号: | G01J1/02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丁瑞瑞 |
| 地址: | 100029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辐射 设备 防雨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辐射设备防雨系统,包括箱体、安装于箱体上方的太阳辐射计和雨感器、安装于箱体内部的太阳辐射设备和中心控制模块,所述箱体上设置有舱门,所述舱门通过电机控制开启和关闭,所述中心控制模块分别与太阳辐射计、雨感器以及电机连接;当太阳辐射计检测到辐射值低于预设值或者雨感器检测到有降雨时,中心控制模块接收到太阳辐射计和/或雨感器的数据时,控制电机动作从而控制舱门关闭,太阳能辐射设备停止探测;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雨感器检测到有降雨时就及时关闭舱门,防水效果较好,在太阳辐射计检测到辐射低时及时关闭舱门,观测效率较高,满足太阳辐射设备这种高精密防水仪器的防水和观测效率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辐射观测的精密仪器防雨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辐射设备防雨系统。
背景技术
太阳辐射,是指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能量,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电磁波和粒子流。太阳辐射所传递的能量,称太阳辐射能。地球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虽然仅为太阳向宇宙空间放射的总辐射能量的二十二亿分之一,但却是地球大气运动的主要能量源泉,也是地球光热能的主要来源。
当前的多数太阳辐射设备是属于精密仪器,且不防水,但是为了观测到有效的数据,又必须要放置在露天中,一旦有降雨,来不及回收设备,会造成设备损坏。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110380351B,公开了一种散热性好且防水的精密仪器用室外电力柜,包括PLC、柜体和伸缩的散热部,柜体顶部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柜体内安装有雨量传感器,柜体的一侧面开口且安装有防尘网板,防尘网板的两侧边外分别固设有竖直的限位槽,散热部的两侧分别固设有限位杆,限位杆卡接在限位槽内以使散热部卡接在柜体上,防尘网板中部嵌装有竖直的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的下端铰接在防尘网板上,上端铰接在散热部的内侧中部,电动伸缩杆驱动散热部进行伸缩;电动伸缩杆、温度传感器和雨量传感器分别与PLC电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该发明设置能伸缩的散热部来调节散热面以提高散热效率,设置温度传感器和雨量传感器来测量温度和雨水量,以此来确定散热部是否要打开。但是该发明主要根据温度和雨水量,以此来确定散热部是否要打开,适用于电力柜,在应用于太阳辐射设备时,不能在开始降雨时就关闭舱门,导致防水效果差,不能在辐射低、掉电以及非观测时段及时关闭舱门,导致观测效率低,所以该发明难以应用于太阳辐射设备这种高精密防水仪器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缺乏太阳辐射设备的防雨系统。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太阳辐射设备防雨系统,包括箱体、安装于箱体上方的太阳辐射计和雨感器、安装于箱体内部的太阳辐射设备和中心控制模块,所述箱体上设置有舱门,所述舱门通过电机控制开启和关闭,所述中心控制模块分别与太阳辐射计、雨感器以及电机连接;
当太阳辐射计检测到辐射值低于预设值或者雨感器检测到有降雨时,中心控制模块接收到太阳辐射计和/或雨感器的数据时,控制电机动作从而控制舱门关闭,太阳能辐射设备停止探测,当太阳辐射计检测到辐射值大于等于预设值且雨感器检测到没有降雨时,中心控制模块接收到太阳辐射计和雨感器的数据,控制电机动作开启舱门,太阳能辐射设备开始探测。
本发明在应用于太阳辐射设备时,雨感器检测到有降雨时就及时关闭舱门,防水效果较好,在太阳辐射计检测到辐射低时及时关闭舱门,避免在没有太阳辐射的时候进行观测导致资源浪费,观测效率较高,因此满足太阳辐射设备这种高精密防水仪器的防水和观测效率要求。
进一步地,所述太阳辐射设备防雨系统还包括UPS电源、RTC模块和若干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为霍尔传感器,所述中心控制模块采用STM32的单片机作为主芯片,所述雨感器以及若干位置传感器均与中心控制模块的IO口连接,太阳辐射计通过RS485协议与中心控制模块的P2口连接,UPS电源与中心控制模块的220V掉电检测端口连接,RTC模块为中心控制模块内置的具有计时功能的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315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