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轨迹智能预测的再入飞行器任意禁飞区绕飞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31200.7 | 申请日: | 2020-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062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发明(设计)人: | 张旭辉;李永远;惠俊鹏;陈海鹏;孙光;宋盛菊;杨旸;刘焱飞;郑雄;刘丙利;王浩亮;高朝辉;姚星合;康磊晶;赵大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5D1/10 | 分类号: | G05D1/10;G06F30/15;G06F30/27;G06N3/0499;G06N3/084;G06Q10/04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褚鹏蛟 |
地址: | 10007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轨迹 智能 预测 再入 飞行器 任意 禁飞区 方法 | ||
1.一种基于轨迹智能预测的再入飞行器任意禁飞区绕飞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建立再入飞行器飞行动力学模型;
S2、选取飞行器不同的初始参数,同时设置攻角和倾侧角,利用S1所述的飞行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获得飞行器终端位置;所述初始参数包括高度、速度、经度、纬度、航迹角、航向角;
S3、将飞行器的初始参数、攻角、倾侧角、时间作为输入,飞行器终端位置作为输出,采用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获得训练后的神经网络模型;
S4、确定禁飞区的位置;根据飞行器当前的攻角、倾侧角,利用训练后的神经网络模型预测飞行轨迹;
S5、判断飞行轨迹与禁飞区的位置关系,当飞行器受禁飞区影响时,调整飞行器的倾侧角;调整飞行器的倾侧角的方法为:
S51、飞行轨迹相对于地球半径近似为一段圆弧,飞行器当前位置为轨迹起点pS,圆弧的另一端为轨迹终点pE,禁飞区采用多个顺序连接的特征点表示;计算轨迹终点与禁飞区的所有特征点的距离;选取距离最小的特征点p,以及与p点相连接的两个特征点p1和p2;
S52、计算线段p1p、p2p、pSp、pEp相对于参考方向的夹角,分别记为
S53、若的大小处于和之间,则圆弧终点处于禁飞区之内;否则,轨迹终点处于禁飞区之外;
S54、若轨迹终点在禁飞区外,记录此时的飞行器飞行时间t,转入S57,否则转入S55;
S55、计算轨迹终点相对于线段p1p、p2p的距离,选取较小的值作为飞行器相对于禁飞区的距离,记为d;
S56、采用二分法,调整轨迹预测时间t,计算相应的轨迹终点位置p′E,重复S52~S55确定调整轨迹预测时间后飞行器相对于禁飞区的距离d′,直至d′小于设定的阈值Δd;
S57、确定轨迹与禁飞区相交时的轨迹预测时间t⊥=t′;
S58、设定轨迹预测阈值tthreshold,比较轨迹与禁飞区相交时的时间t⊥1和t⊥2与tthreshold的大小关系;若t⊥1和t⊥2均大于tthreshold,则飞行器保持当前倾侧角飞行;若t⊥1和t⊥2中至少有一个小于tthreshold,则飞行器按照t⊥1和t⊥2中较大的一个决定倾侧角符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轨迹智能预测的再入飞行器任意禁飞区绕飞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禁飞区为不规则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轨迹智能预测的再入飞行器任意禁飞区绕飞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攻角和倾侧角均为以速度为自变量的函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轨迹智能预测的再入飞行器任意禁飞区绕飞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根据禁飞区的经纬度信息,计算禁飞区在地心坐标系下的位置信息,再根据地心坐标系与飞行器位置坐标系间的转换矩阵,计算禁飞区在飞行器位置坐标系下的坐标信息,即确定禁飞区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轨迹智能预测的再入飞行器任意禁飞区绕飞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利用训练后的神经网络模型预测飞行轨迹的方法为:
S41、获取飞行器当前的高度、速度、经度、纬度、航迹角、航向角;
S42、设置飞行器的飞行时间;
S43、将飞行器当前的高度、速度、经度、纬度、航迹角、航向角,以及飞行器的飞行时间作为输入参数,利用训练后的神经网络模型预测飞行轨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3120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