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管理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331076.4 | 申请日: | 2020-1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745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L58/26 | 分类号: | B60L58/26;B60L58/27;B60H1/00;H01M10/613;H01M10/615;H01M10/617;H01M10/625;H01M10/6556;H01M10/6567;H01M10/6568;H01M10/66;H01M10/663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25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管理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热管理系统,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热管理单元、第二热管理单元以及第一双流道换热器,第一双流道换热器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第一流道内的制冷剂与第二流道内的制冷剂能够进行热交换,第二热管理单元包括至少一个节流阀和第二换热器,至少一个节流阀包括第一调节阀,能够调节第二换热器中制冷剂的压力,其中,沿工作介质的流动方向,第一调节阀设置于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之间,第一流道设置于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之间,第二流道设置于第二换热器与压缩机之间;这样相对提高了第二换热器的温度均匀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包括能够调节电池温度的换热器,换热器的温度均匀性对电池性能有较大影响,因而对热管理系统的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保障电池工作于相对均匀的温度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以有利于提高换热器的温度均匀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包括压缩机和第一换热器,所述压缩机的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端口连接,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热管理单元、第二热管理单元以及第一双流道换热器,沿所述热管理系统中工作介质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一热管理单元、所述第二热管理单元的至少部分以及所述第一双流道换热器均位于所述压缩机的第二端口和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口之间,所述第一热管理单元能够与第一发热源热交换,所述第二热管理单元能够与第二发热源热交换,所述第一双流道换热器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内的所述制冷剂与所述第二流道内的制冷剂能够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二热管理单元包括至少一个节流阀和第二换热器,所述至少一个节流阀包括第一调节阀,能够调节所述第二换热器中制冷剂的压力,
其中,沿所述热管理系统中工作介质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一调节阀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一流道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二流道设置于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压缩机之间。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理系统,热管理系统包括第一热管理单元、第二热管理单元的制冷剂单元以及第一双流道换热器,通过设置第一热管理单元和第二热管理单元,能够使热管理系统对不同发热源进行热交换,例如对不同的发热源进行制冷,提高热管理系统的通用性;第二热管理单元的制冷剂单元包括第一调节阀和第二换热器,第一调节阀能够对进入第二换热器中制冷剂的流量以及压力进行调节,能够使得第二换热器与发热源的热负荷进行匹配;在制冷剂传输通路的延伸方向,通过将第一双流道换热器的第一流道设置于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之间,将第二流道设置于第二换热器和压缩机之间,使得当第二换热器在制冷时,从第一换热器流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通过第一流道进入第二换热器,从第二换热器流出的低温低压的制冷剂通过第二流道进入压缩机,相对冷的制冷剂和相对热的制冷剂在第一双流道换热器热交换,能够减小从第二换热器流出的制冷剂的过热度,使得第二换热器的出口和进口的温差减小,相对提高了第二换热器的温度均匀性,同时能够保证进入压缩机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提高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理系统的示意连接框图;
图2是图1中提供的热管理系统对应的压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理系统的示意连接框图;
图4是图3中提供的热管理系统对应的压焓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理系统的示意连接框图;
图6是图5中提供的热管理系统对应的压焓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理系统的示意连接框图;
图8是图7中提供的热管理系统对应的压焓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310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力传感装置及拼接装置
- 下一篇:弹性波元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