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于工厂生产车间的智能化调温调湿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30651.9 | 申请日: | 2020-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247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高洪庆;吴禹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立科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6/10 | 分类号: | F24F6/10;F24F6/18;F24F11/89;F24F13/28;F24D13/00;F24D19/10;F24F110/10;F24F110/20 |
代理公司: | 苏州睿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7 | 代理人: | 马小慧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工厂 生产 车间 智能化 调温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车间辅助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应用于工厂生产车间的智能化调温调湿设备,其通过对车间内温度和湿度进行自动调整,可有效避免温度和湿度对产品生产过程的影响,提高产品质量,保证车间内温度和湿度较为恒定,提高实用性和可靠性;包括外壳、水箱、水泵、第一水管、第二水管和加热仓,水箱安装在外壳的内部左下侧,水泵安装在水箱上,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均安装在水泵上,第一水管的下侧输入端穿过水箱并伸入至水箱内部下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间辅助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应用于工厂生产车间的智能化调温调湿设备。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工厂车间在进行生产时,车间内的温度和湿度容易对产品品质和生产质量造成影响,尤其在冬天较为寒冷的天气,车间内的温度和湿度较低,容易造成产品冷缩,导致产品出现变形、破裂或生产精度出现偏差等问题,从而影响产品质量,为确保产品质量,避免温度和湿度对产品的生产过程造成影响,需保证车间内部温度和湿度较为恒定。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对车间内温度和湿度进行自动调整,可有效避免温度和湿度对产品生产过程的影响,提高产品质量,保证车间内温度和湿度较为恒定,提高实用性和可靠性的应用于工厂生产车间的智能化调温调湿设备。
本发明的应用于工厂生产车间的智能化调温调湿设备,包括外壳、水箱、水泵、第一水管、第二水管和加热仓,水箱安装在外壳的内部左下侧,水泵安装在水箱上,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均安装在水泵上,第一水管的下侧输入端穿过水箱并伸入至水箱内部下侧,加热仓位于水箱的上方,加热仓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在外壳的内壁上,加热仓的底部前侧连通设置有回水通道,回水通道的底部安装在水箱上并相互连通,加热仓的内部下侧纵向均匀设置有四组散气管,每组散气管的左下侧和右下侧均匀连通设置有多组出气孔,外壳的前侧壁上设置有五通管,四组散气管的前侧穿过加热仓和外壳并与均与五通管相互连通,五通管的右侧输入端连通设置有第一气管,外壳的右前侧设置有气泵,第一气管的右侧输入端安装在气泵上,气泵的下侧连通设置有第二气管,气泵的下方设置有进气仓,进气仓的底部设置为斜面,进气仓的右下侧连通设置有进风口,第二气管的下侧输入端安装在进气仓上,进气仓的内部倾斜设置有第一滤板,加热仓的中部纵向均匀排布有多组加热棒,加热仓的内部左上侧壁设置有第一导水仓,第二水管的上侧输出端穿过加热仓并与第一导水仓内部连通,加热仓的内部右上侧转动设置有往复丝杠,外壳的前侧设置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后侧输出端穿过外壳和加热仓并与往复丝杠的前侧传动连接,往复丝杠上螺装设置有螺套,螺套的左侧设置有第二导水仓,第二导水仓的左侧设置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的左侧滑动安装在第一导水仓的上,第二导水仓的顶部连通设置有第三水管,第三水管的左侧输入端安装在第一导水仓上,第二导水仓的底部转动设置有第三导水仓,第三导水仓与第二导水仓相互连通,第三导水仓的外侧壁上均匀连通设置有多组散水管,每组散水管的下侧均匀倾斜连通设置有多组出水孔,加热仓的顶部连通设置有第三气管,外壳的右侧设置有出气筒,第三气管的右侧输出端伸入至出气筒内部左侧,出气筒的右侧设置有散气装置,外壳的前上侧设置有中控箱和环境监测计,水泵、气泵、加热棒、第一电机、中控箱、环境监测计和散气装置均相互电连接;环境监测计可对外界车间内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实时监测并将检测信号传递至中控箱内,当车间内的湿度和温度均较低时,中控箱控制打开多组加热棒,多组加热棒外壁温度升高,中控箱控制打开水泵,水泵通过第一水管将水箱内的水抽离并通过第二水管、第一导水仓、第三水管和第二导水仓排入至第三导水仓内,第三导水仓内的水排入至多组散水管内并通过其上的出水孔喷出,由于出水孔均倾斜,出水孔喷出的水反向作用在散水管上,散水管带动第三导水仓转动,从而使散水管上出水孔喷出的水环形旋转并均匀向下散落,中控箱控制打开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带动往复丝杠转动,往复丝杠与螺套螺装连接,往复丝杠带动螺套进行前后移动,螺套带动第二导水仓、第一滑块、第三导水仓和多组散水管进行前后移动,第一滑块在第一导水仓上滑动,第三导水仓进行自转并前后移动,散水管上喷水孔喷出的水全面散落至多组加热棒上,由于多组加热棒外壁温度上温度较高,散落至多组加热棒上的水迅速汽化并形成蒸汽,中控箱控制打开气泵,气泵通过第二气管、进气仓、第一滤板和第一滤板上的进风口将外界空气吸入,第一滤板可对吸入的空气进行过滤处理,防止外界杂质进入设备内,气泵吸入的空气通过第一气管和五通管排入至四组散气管内,四组散气管内的空气通过其下侧的多组出气孔喷入至加热仓内,加热仓内的空气携带加热仓内的蒸汽向上流动并通过第三气管、出气筒和散气装置排出至外界,同时四组散气管排出的空气可吹动多组散水管排出的水形成的水雾跟随气流进行流动,从而使高温状态的蒸汽对车间内部进行加热和加湿处理,同时加热仓内剩余的水可通过回水通道回流入水箱内,中控箱控制打开散气装置,散气装置对蒸汽进行分散处理,方便使蒸汽均匀扩散入车间内,同时通过控制降低多组加热棒的温度,可方便控制蒸汽的温度,多组散气管排出的空气吹动多组散水管排出的水形成的水雾跟随加热仓内的蒸汽和气流通过第三气管、出气筒和散气装置排出至外界车间内,从而对车间内部单独进行加湿处理,当车间内温度较低时,中控箱控制关闭水泵,多组加热棒只对多组散气管排出的空气进行加热处理,从而使加热仓内空气形成热气流,热气流通过第三气管、出气筒和散气装置排出至外界车间内,从而对车间内部进行加热处理,从而实现对车间内温度和湿度进行自动调整的目的,通过对车间内温度和湿度进行自动调整,可有效避免温度和湿度对产品生产过程的影响,提高产品质量,保证车间内温度和湿度较为恒定,提高实用性和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立科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立科工业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306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解码异常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自动化成表检测方法、系统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