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材料吸波体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29330.7 | 申请日: | 2020-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029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李迎光;周靖;邾泽鑫;郝小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K9/00 | 分类号: | H05K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瞿网兰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材料 吸波体 | ||
1.一种超材料吸波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介质层、一个或多个人工微结构;所述的人工微结构置于介质层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当人工微结构置于介质层的上表面时,介质层的下表面置于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上表面,当人工微结构置于介质层的下表面时,介质层的上表面置于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下表面;在上述吸波体中,
介质层的厚度h2满足如下关系:
人工微结构的外接圆直径d满足如下关系:
人工微结构的外接圆内,由高导电性材料覆盖的面积S满足如下关系:
人工微结构的厚度h1满足如下关系:
其中,c为真空光速,f为预期吸收的电磁波的频率,μ0为真空磁导率,σ为人工微结构所用高导电性材料的电导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材料吸波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层由介电常数小于16、介电损耗小于5的一种或多种介电材料制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材料吸波体,其特征在于:用于制作所述介质层的介电材料包括聚合物、陶瓷、铁氧材料、铁电材料、铁磁材料之一或其任意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材料吸波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微结构是由高导电性材料组成的具有几何图案的人造结构;所述高导电性材料指导电率不小于103S·m-1的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材料吸波体,其特征在于:通过调整人工微结构的材料、形状、尺寸、布局关系、间距与介质层的材料、厚度调节所述超材料吸波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吸收和透射行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超材料吸波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工微结构布局关系是指人工微结构的周期性排列方向以及每个人工微结构绕自身几何中心旋转的角度;为了便于设计和制造采用阵列排布,且每个人工微结构的旋转角度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2933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