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保温外护管弯头的滚塑配方及制作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328988.6 | 申请日: | 2020-1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752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 发明(设计)人: | 陈朋;张向辉;张娇;薛太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杰节能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23/06 | 分类号: | C08L23/06;C08K3/04;C08K3/22;C08K5/14;C08K13/02;B29C41/00;B29C41/06;B29D23/00;B29L31/24 |
| 代理公司: | 洛阳润诚慧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53 | 代理人: | 智宏亮 |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温 外护管 弯头 配方 制作 工艺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保温外护管弯头的滚塑配方,所述滚塑配方的组分及组分质量配比如下:滚塑PE原料100份,炭黑1.5份,钛白粉0.15份,抗紫外线剂0.2份,过氧二异丙苯0.2~1.2份。所述的滚塑PE原料为80目以上的聚乙烯塑料粉末。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保温外护管弯头的滚塑工艺。本发明通过改进滚塑的原料配方,首次将滚塑工艺应用于保温外护管弯头的加工制作,可通过滚塑工艺制作出高拉伸、高强度的管件弯头,相比现有保温外护管弯头的制作工艺,简化了生产工艺工序,成品率高,投资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温管的制作加工技术,具体是一种保温外护管弯头的滚塑配方及工艺。
背景技术
聚乙烯管道在市政工程中应用广泛,做为聚乙烯外护聚氨酯保温管道的外用保护管应用已久,在聚乙烯外护聚氨酯保温管的管路设计、施工中各规格保温弯头必不可少,应用量大。
目前,聚乙烯外护聚氨酯保温外护管弯头的生产制作工艺有以下几种方式:
1、最常用的生产工艺为镜面焊接工艺,根据保温弯头的规格、型号来制作不同管径,不同转弯半径的聚乙烯外护管弯头;根据弯头规格、型号将生产好的聚乙烯外护管一段一段的分段切割,用镜面焊接机将其拼接对焊,一段段焊接起来,钢制弯头穿入其中,定位后注入聚氨酯保温发泡,制成聚乙烯外护聚氨酯保温弯头来应用于各类工程;这种制作过程的工序繁多,用时较长,差错率高,耗能耗工废料多;例如生产Ø1220mm的3D90度弯头保温外护管Ø1380*16mm,2人制作从下料到焊接成型需要3小时左右,且镜面焊接有多处对缝,对缝处容易形成渗漏点,一旦形成渗漏,严重影响保温管寿命,会造成极大安全隐患;
2、塑料注塑成型,塑料注塑成型弯头给排水等工程中应用广泛,弯头注塑一体成型,密封性好,但在聚乙烯外护聚氨酯保温弯头中的应用较少,主要原因注塑设备、注塑模具投资大,管件口径越大重量也越大,相应的注塑机的一次注塑量要求也越大,设备投资巨大;且型号众多,注塑模具结构复杂,价格高昂。例如生产Ø1220mm的3D90度弯头保温外护管Ø1380*16mm,产品重量每件360公斤左右,注塑设备、模具投资巨大;
3、塑料挤出一次成型,这种工艺根据管径大小、半径大小,通过塑料挤出、冷却定型,弯头一次成型,密封性好,外观整洁;目前塑料挤出一次成型弯头有真空定径挤出和内压定径挤出两工艺;但这两种工艺都存在耗电量大,挤出设备、各型号模具投资大,且弯头弧度成型困难,成品率低,另外,弯头冷却、弧形半径定位等操作工艺复杂,弧形挤出180度以后,必须及时切割或停机切割,切割难度大。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保温外护管弯头的滚塑配方及工艺,通过对滚塑工艺的研发改进以及配方研究,利用滚塑技术进行保温外护管弯头的制作,采用本配方及工艺,可较为容易的实现保温外护管弯头的一次成型,相比现有保温外护管弯头的制作工艺,简化了生产工艺工序,并实现高拉伸、高强度管件的高效生产,可大幅提高成品率,极大降低投资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保温外护管弯头的滚塑配方,所述滚塑配方的组分及组分质量配比如下:滚塑PE原料100份,炭黑1.5份,钛白粉0.15份,抗紫外线剂0.2份,过氧二异丙苯0.2~1.2份。
所述的滚塑PE原料为80目以上的聚乙烯塑料粉末。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保温外护管弯头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采用如上所述的滚塑配方配置混合物料;
S2、根据保温外护管弯头的规格型号,按不同管径、壁厚的收缩比,制作空腔型滚塑模具;
S3、根据管件的规格型号和滚塑设备的型号在滚塑设备上配置相应规格的烘箱以及自转盘的直径;
S4、根据产品设计质量,在模具中加入配制好的物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杰节能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杰节能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289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