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出图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27110.0 | 申请日: | 2020-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290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江长河;陈龙;吴敏;颜子明;付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点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2 | 分类号: | G06F30/12;G06T17/00 |
代理公司: | 武汉瑞创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74 | 代理人: | 叶小勤 |
地址: | 430079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系统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出图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涉及工程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工程初期三维实体建模设计方面,具体为一种智能出图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在本系统中,用户依次进入design模块、draft模块和智能出图模块,再进行权限的限制,登入权限模块验证权限,限制非权限用户登入出图空间,在出图空间内,根据快捷键操作的使用,调用预选模板模块中选择本次操作需要的模板,对模板中图纸进行修改设计,存放在独立保存空间内,且图纸信息保存于图纸清单内,方便查看,本系统操作简单便捷,操作入门难度低,相较于普通PDMS出图系统,更易上手,实用性更高,本系统一般内置在传统的PDMS主系统中,同步PDMS三维引擎,在PDMS Design中以“所见即所得”的方式实现出图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工程初期三维实体建模设计方面,具体为一种智能出图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型工程项目越来越多,项目初期工程设计显得越来越重要。传统的工程设计方式是利用CAD二维设计手段在二维图中以平面方式表现空间模型,然后将二维图纸转为可视化的三维模型,这样做工程设计工作量非常大,程序繁琐,无法检查碰撞,设计容易出错。利用三维软件PDMS可直接进行三维模型设计,可有效的提供建模效率,软件可根据数据库和标准库信息,自动给出配管、管件、阀门、架构件等,同时提高工程出图的效率,平立剖图,抽测图,单线图,节点详图,材料表等都可自动根据模型进行出图。
利用CAD二维设计手段在二维图中以平面方式表现空间模型,然后将二维图纸转为可视化的三维模型,这样做工程设计工作量非常大,程序繁琐,无法检查碰撞,设计容易出错;而PDMS软件的出图功能操作繁琐,出图效率低,出图后还需人为修改才能达到施工标准。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出图系统及其使用方法,解决了PDMS软件的出图功能操作繁琐,出图效率低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智能出图系统,在本系统中,用户依次进入design模块、draft模块和智能出图模块,再进行权限的限制,登入权限模块验证权限,限制非权限用户登入出图空间,在出图空间内,根据快捷键操作的使用,调用预选模板模块中选择本次操作需要的模板,对模板中图纸进行修改设计,存放在独立保存空间内,且图纸信息保存于图纸清单内,方便查看。
优选的,所述权限模块使用用户名+秘钥登入的方式,登入用户的权限与ADMIN设置的权限等同。
优选的,所述智能出图模块在出图空间中运行,可记录设计对象的空间三维信息。
优选的,所述图纸清单内可记录设计图纸的图纸名称、视图列表以及出图对象。
一种智能出图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p1:用户依次进入design模块、draft模块和智能出图模块,再在权限模块内根据权限用户的用户名+秘钥信息登入出图空间,并根据所设计的图纸,在预选模板模块中选择需要的模板;
Sp2:用户根据不同的预设指令调用快捷键操作;
Sp3:本系统基于出图模板配置进行出图,用户根据实际情况对出图模板进行修改或者某张图纸进行修改,模板的修改可以影响后面出图时使用该模板的图纸,单张图纸的修改只影响单张图纸;
Sp4:在出图空间的主界面中,用户根据实际需要对视图窗口进行修改。
优选的,在登入出图空间后,用户可设置输出的DWG图纸文件的物理路径和指定图纸在draft模块中存放的位置。
优选的,单张图纸的修改,可在窗口中修改图纸的尺寸大小、比例和视图个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点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点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271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