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耳鼻科的异物负压吸取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25931.0 | 申请日: | 2020-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155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张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红 |
主分类号: | A61B17/50 | 分类号: | A61B17/50;A61B17/24;A61F11/00;A61M1/00;A61B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史云聪 |
地址: | 274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耳鼻科 异物 吸取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耳鼻科的异物吸取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耳鼻科的异物负压吸取装置,包括握把,握把左端固定连接有吸管,握把内部的左侧设置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左端与吸管接通,第一滑槽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杆,滑杆左端固定连接有活塞块,活塞块左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左端固定连接有过滤板,过滤板的外侧壁与吸管的内侧壁滑动配合;其结构简单,便于携带,操作方便,便于对耳鼻内部进行观察,准确对准异物的位置并对其进行吸取,提高了对异物吸取的效率,降低了吸取异物时对耳鼻的伤害,提高了其使用的安全性,能够防止其内部堵塞,便于对其内部进行清理,提高了其使用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耳鼻科的异物吸取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耳鼻科的异物负压吸取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临床耳鼻喉内存在异物时大多需要借助工具取拿异物,传统技术的异物钳主要是由细长的支杆和钳体组成,其虽然有利于医生将异物取出操作,但是其采用两钳臂铰链方式连接,故而钳头及钳臂的扩张仍需要较大的操作空间,而耳鼻喉的内部相对狭隘,故而在取拿异物时容易损伤耳鼻喉,故而适用性和实用性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
现有的耳鼻科的异物负压吸取装置需要连接气泵才能对异物进行吸取,通过气泵的吸取的力度较大,容易对患者的耳鼻造成伤害,对患者耳鼻内的异物进行吸取后容易造成装置内部堵塞,不便于对其内部进行清理,影响其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携带,操作方便,便于对耳鼻内部进行观察,准确对准异物的位置并对其进行吸取,提高了对异物吸取的效率,降低了吸取异物时对耳鼻的伤害,提高了其使用的安全性,能够防止其内部堵塞,便于对其内部进行清理,提高了其使用的实用性的用于耳鼻科的异物负压吸取装置。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耳鼻科的异物负压吸取装置,包括握把,所述握把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吸管,握把的内部的左侧设置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的左端与吸管接通,第一滑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杆,滑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活塞块,活塞块左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过滤板,过滤板的外侧壁与吸管的内侧壁滑动配合,所述滑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与第一滑槽滑动配合,第一滑块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卡齿,所述滑杆的外侧套设有第一压缩弹簧,第一压缩弹簧的左端与固定板的右端接触,第一压缩弹簧的右端与第一滑块的左端接触,所述握把的前端设置有延伸至第一滑槽内部的条形槽,条形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推块,推块的后端与第一滑块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握把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位于固定板的右上侧,第二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第二滑槽的底端设置有贯穿至第一滑槽内部的通槽,通槽的内部滑动设置有第二卡齿,第二卡齿与第一卡齿相适配,第二卡齿的顶端与第二滑块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槽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压缩弹簧,第二压缩弹簧的底端与第二滑块的顶端接触,第二滑槽的左端的上侧设置有空槽,空槽的内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拨板,拨板的右端的内部设置有纵向贯穿的圆孔,圆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固定柱,固定柱的底端与第二滑块的顶端的左侧固定连接,固定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板,第一限位板的底端与拨板的顶端接触,所述空槽的顶端的左侧设置有贯穿至握把顶部的圆槽,圆槽的内部滑动设置有推杆,推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板,第二限位板的底端与拨板的顶端的左侧接触。
优选的,所述吸管的左端的内部上侧和内部下侧均设置有第一照明灯,吸管的顶端和底端均嵌入安装有导光条,两个导光条的右端分别与两个第一照明灯的左端接触。
优选的,所述握把的右端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内部安装有第二照明灯,安装槽的内部右侧固定连接有透明挡板。
优选的,所述握把的内部的左侧设置有电池槽,电池槽的内部放置有蓄电池,蓄电池与第一照明灯和第二照明灯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红,未经张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259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产科智能温控产床
- 下一篇:院前信息与急诊科信息数据安全共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