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路采样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25136.1 | 申请日: | 2020-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119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陈锋;杨国勋;金立旸;寇秋林;姚辰;梁华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万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9/04 | 分类号: | G01R19/04;G01R1/30;H02J50/10;H02J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党蕾 |
地址: | 2012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路 采样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路采样系统,应用于LCC型的无线充电系统中,无线充电系统具有一发射端和一接收端,其中,于逆变器控制电路的正极输出端和发射端主功率电路的输入端之间设置有一电感;则采样系统包括:电流采样模块;电压采样模块;处理模块。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中在线圈内部添加采样线圈的方案相比,在结构方面与电器隔离方面降低了设计复杂度,并且能够通过参数调整实现对不同长度的线圈引出线进行测量误差的补偿,实现较为准确的线圈电流幅值采样;本技术方案中的采样电路不需要经过隔离器件和隔离电源,且不受隔离期间的带宽限制,大幅降低了采样电路的总体建设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路采样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磁感应式无线充电系统来说,主功率传输线圈的通流大小不仅决定了系统的可传输功率强度,也影响到线圈本身的发热损耗问题。因此线圈电流幅值的实时监测不仅对系统的功率控制至关重要,也是对系统热管理而言必不可少的关键信息。
在现有技术中,基于LCC型谐振拓扑的主功率线圈结构一般采用将谐振电容板与线圈集成安装的设计方案,其结构空间十分有限,因此很难使用传统的电流互感器电路对线圈电流进行直接采样。
发明内容
根据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现提供一种电路采样系统,旨在提供一种间接测量主功率线圈中交流电流幅值的方法,降低设计复杂度,降低总体建设成本,并同时实现较为准确的线圈幅值采样。
上述技术方案具体包括:
一种电路采样系统,应用于LCC型的无线充电系统中,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无线充电系统的发射端的逆变器控制电路的正极输出端和所述发射端的发射端主功率电路的输入端之间设置有一电感;
则所述采样系统包括:
电流采样模块,所述电流采样模块的输入端连接至所述电感与所述发射端主功率电路的输入端之间,用于采集流经所述电感的电流并得到第一采样信号输出;
电压采样模块,所述电压采样模块连接在所述发射端主功率电路的输入端和/或所述接收端主功率电路的输出端,用于采集所述发射端主功率电路的输入电压和/或所述无线充电系统的接收端的接收端主功率电路的输出电压,随后根据所述发射端主功率电路的输入电压或所述接收端主功率电路的输出电压得到第二采样信号并输出;
处理模块,分别连接所述电流采样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电压采样模块的输出端,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采样信号和所述发射端主功率电路的输入电压形成的所述第二采样信号处理得到所述发射端主功率电路的发射线圈的通流状态,和/或
根据所述第一采样信号和所述接收端主功率电路的输出电压形成的所述所述第二采样信号处理得到所述接收端主功率电路的接收线圈的通流状态。
优选的,所述发射端主功率电路包括:
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连接于所述电感的输出端和一发射端线圈之间;
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连接于所述电感的输出端和所述逆变器控制电路的负极输出端之间;
则所述电压采样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在所述电感与所述第二电容之间,所述电压采样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电容和和所述逆变器控制电路的负极输出端之间。
优选的,所述接收端主功率电路包括:
第三电容,所述第三电容连接于一接收端线圈和所述整流器控制电路的正极输入端之间;
第四电容,所述第四电容连接于所述第三电容的输出端和所述整流器控制电路的负极输入端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万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万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251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特征信息挖掘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一种汽车注塑件防变形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