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25039.2 | 申请日: | 2020-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312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发明(设计)人: | 徐安民;于德雷;王闯;王万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18 | 分类号: | H04L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孙静;刘芳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传输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能够减少丢失报文的恢复时间,进而减少数据传输任务的完成时间,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该方法包括:发送端发送尾部报文,该尾部报文为本次数据传输的最后一个拥塞窗口内、最后一个发送周期内或最后一个带宽时延积BDP内的全部报文或靠后一部分报文,该尾部报文具有第一标识,相应地,接收端接收该尾部报文;接收端在接收到该尾部报文中的任一报文之后,启动第一定时器;若该第一定时器超时,且接收端接收到的该尾部报文中存在报文缺失,则接收端发送第一重传请求,相应地,发送端接收该第一重传请求;发送端基于该第一重传请求,发送该尾部报文中丢失的报文。相应地,接收端接收该丢失的报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传输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通信速率和通信时延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通常会存在数据丢失的问题,导致数据传输时延较长,降低数据传输效率。因此,恢复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丢失报文对于数据传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有技术中,恢复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丢失报文有三种方式:一种是采用快速恢复(fast recovery,FR)和重传超时(retransmission timeout,RTO)的方法恢复丢失的报文;另一种是采用探测超时(probe timeout,PTO)的方法恢复丢失的报文;再一种是基于网络编码的数据保护机制恢复丢失的报文。但是,这三种方式的恢复效果不佳,恢复时间较长,导致数据传输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能够减少丢失报文的恢复时间,进而减少数据传输任务的完成时间,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包括:接收尾部报文,该尾部报文为本次数据传输的最后一个拥塞窗口内、最后一个发送周期内或最后一个带宽时延积(bandwidthdelay product,BDP)内的全部报文或靠后一部分报文,该尾部报文具有第一标识;在接收到该尾部报文中的任一报文之后,启动第一定时器,该第一定时器的时长为第一时长;若该第一定时器超时,且接收到的该尾部报文中存在报文缺失,则发送第一重传请求,该第一重传请求用于请求重传该尾部报文中丢失的报文。
应理解,上述第一标识是用来标识发送端所发送的报文是尾部报文,发送端具体可以利用报文中的已有字段(例如保留位)进行标识,也可以利用报文中的新增字段进行标识,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还应理解,尾部报文的数量过多,会引起往返时间(round trip time,RTT)的波动,从而可能会导致第一定时器的伪触发,但实际本次数据传输并不存在报文丢失。所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尾部报文的数量不宜过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的方法,通过接收端针对传输数据中的尾部报文设置定时器,一旦接收端的定时器超时,且接收端还未收到完整的尾部报文,该接收端就会主动向发送端请求重传尾部报文,这种接收端的主动请求重传机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尾部报文丢失产生的延时,减少丢失报文的恢复时间,进而减少数据传输任务的完成时间,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时长大于或等于1/2倍的RTT且小于或等于RTT。
应理解,RTT表示从发送端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端收到来自接收端的确认(接收端收到数据后便立即发送确认,不包含数据传输时间)总共经历的时间,由链路的传播时间、末端系统的处理时间、路由器的缓存中的排队和处理时间组成。在本申请实施例中,RTT即指报文从发送端发送报文开始,到发送端收到来自接收端的确认总共经历的时间。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在发送该第一重传请求的时刻启动第二定时器,该第二定时器的时长为第二时长;若该第二定时器超时,且接收到的该尾部报文中存在报文缺失,则发送第二重传请求,同时重置该第二定时器,该第二重传请求用于请求重传该尾部报文中丢失的报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250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