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丝瓜络的植物染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24879.7 | 申请日: | 2020-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820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发明(设计)人: | 林晓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晓莉 |
主分类号: | D06P1/22 | 分类号: | D06P1/22;D06P1/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300 浙江省金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丝瓜络 植物 染色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丝瓜络的天然靛蓝染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集丝瓜络、靛蓝染料准备、丝瓜络靛蓝染色、蓝染后的丝瓜络处理。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方法利用天然植物染色给丝瓜络上色,巧妙的结合了天然环保的丝瓜络材料与环保的植物染色工艺,并且不使用漂白剂破坏丝瓜络原有的药理活性物质,又增加了靛蓝本身的药理活性:靛蓝具有多种生物和药理活性;本发明的方法赋予了原色的丝瓜络产品更丰富的植物色彩形式,颜色谱系不仅可以覆盖蓝染所能到达的黄绿色到深蓝色,而且也可以利用其它植物将丝瓜络染成红色、黄色、黑色、棕色等,同时在丝瓜络本身药理活性的基础上增加了植物中药的活性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然植物染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丝瓜络的植物染色方法。
背景技术
丝瓜络是成熟丝瓜果实的维管束。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丝瓜络具有降血脂、利尿、改善心脏功能、抗炎镇痛等功效。除了丝瓜络的药用价值,由于其天然网络结构及可降解性和良好的耐磨性等,在日化领域广泛用于洗浴、厨具清洁,同时丝瓜络也作为一种潜在改性原料被应用于生物医药、环境治理、新型材料的开发利用上。随着环境与资源问题的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将注意力投向了可持续发展的天然生物资源的利用上,丝瓜络作为天然可再生植物资源,在国内外早已受到环保主义者的青睐。
虽然目前丝瓜络经过漂白和加工已开发出了丝瓜络浴球、洗澡巾等沐浴系列用品和鞋垫、鞋子等,但市面上现有的丝瓜络类产品主要都是原色与漂白色两种颜色。原色的丝瓜络容易长霉,漂白色的丝瓜络日晒条件下容易变黄,并且漂白过程中由于使用大量双氧水或者次氯酸盐等强氧化性物质,已经破坏了丝瓜络本身所含有的药理活性成分。少部分的染色的丝瓜络加工品目前主要集中在宠物玩具上,但使用的都是化工色素如亮蓝、日落黄、赤藓红等色素浸染的方式。目前尚未有利用植物染对丝瓜络进行染色的研究与报道,也没有出现过植物染的丝瓜络产品。
植物染或称草木染,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植物所含的色素给织物染色。在19世纪中叶以纺织工业革命为先导的产业革命促进用化学方法合成染料前植物染已经延续了几千年。相比之下虽然合成染料盛行百年,但随着人们对合成染料污染环境、有害皮肤、资源不可再生等问题意识的觉醒,植物染已经燃起了星星之火。
传统蓝染是一种古老的天然染色工艺,是用蓝草制成的染料靛蓝给天然纤维上色。从最原始的鲜叶直接染色演变为制靛米酒发酵间接蓝染法。目前主流的化学蓝染法,是用氢氧化钠、保险粉、靛蓝混合进行染色,此法不仅释放二氧化硫气体,而且废水中含硫量高,是一种不安全也不环保的新兴但不建议被普及的蓝染方法。并且,由于丝瓜络的强吸附能力,化学蓝染方法释放出的二氧化硫等气体也会被丝瓜络吸收,导致染色出来的丝瓜络味道刺鼻,令人不适。因此丝瓜络适合用纯天然的发酵间接蓝染法进行植物染色。
植物染料对自然的织物有亲和力,比如棉麻丝毛,而对合成纤维则很难染色。所以,作为纯天然成分的丝瓜络与植物染结合运用不仅会保留丝瓜络本身所具有的药理活性成分,也将会大大美化丝瓜络的外观,增加在不同生活领域的应用可能性,让消费者有更加愉悦的使用体验。选用天然原材丝瓜络与植物染色方法是两种环保方式的优化联合。
至今尚未有利用植物染对丝瓜络进行染色的研究与报道,国内外市场上也没有出现过植物染的丝瓜络类产品。经过使用靛蓝对丝瓜络原料及半成品、成品进行染色以及与不同的植物提取物进行染色,发现丝瓜络有很好的上色效果,特此申请本专利。
发明内容
1.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丝瓜络的植物染色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使用漂白剂实现植物染色的工艺缺陷,避免破坏丝瓜络原有的药理活性物质。
2.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丝瓜络的植物染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采集丝瓜络:采集成熟的老丝瓜,泡水去除丝瓜皮,自然晾干、去籽,获得丝瓜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晓莉,未经林晓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248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