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上下料部件用托架结构及操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23643.1 | 申请日: | 2020-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888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李中煜;曾智斌;马韬;马化韬;常同旭;黄建民;胡磊;廖延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联创光电超导应用有限公司;江西联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29/00 | 分类号: | B21C2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博行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7 | 代理人: | 龚家骅 |
地址: | 330096 江西省南昌市高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上下 部件 托架 结构 操作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铝合金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上下料部件用托架结构及操作方法,包括:支撑框架、油缸、接头、浮动板、支撑板、导柱、固定板、固定架、托辊、第一温度探头以及第二温度探头,所述油缸设置于所述支撑框架上,所述接头设置于所述油缸上,所述浮动板与所述油缸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框架的顶端,该上下料部件用托架结构及操作方法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法简单便于操作,根据铝棒的尺寸,对感应结构进行调节,通过感应结构对托辊的位移距离进行控制,从而将铝棒与加热装置进行对中设置,进而使铝棒均匀受热,固定架采用一体成型结构,从而提高固定架整体的强度,进而通过固定架提高托辊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铝合金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上下料部件用托架结构及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铝合金是以铝为基添加一定量其他合金化元素的合金,是轻金属材料之一,对于以Al-Cu-Mg和Al-Zn-Mg-Cu为基的2系和7系高强铝合金来说,在挤压前的预加热过程中,就可能产生因热应力过大而导致的裂纹缺陷,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型材生产单位经常采用多次间歇加热的方法,给予铝棒一定的透热时间,且加热功率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使铝棒芯表温度梯度不至于过大,以此抑制裂纹的产生,这样就大大影响了挤压生产效率,削弱了挤压生产效率高的优势,从而限制了挤压成型工艺在高强铝合金生产中的应用,现有的铝合金加热过程中,大多通过外接设备直接将铝棒放置于加热装置上,或者通过人工控制现有的托架设备对铝棒的位置进行调节,从而容易出现铝棒的摆放位置发生偏移,进而导致铝合金在加热过程中受热不均的情况,并且现有的托架设备稳定性较差,只能对单一尺寸的铝棒进行支撑,无法实现多样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上下料部件用托架结构及操作方法,以解决现有的铝合金加热过程中,大多通过外接设备直接将铝棒放置于加热装置上,从而容易出现铝棒的摆放位置发生偏移,进而导致铝合金在加热过程中受热不均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的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上下料部件用托架结构及操作方法,包括:支撑框架1、油缸2、接头3、浮动板4、支撑板5、导柱6、固定板7、固定架8、托辊9、第一温度探头10以及第二温度探头11;
所述油缸2设置于所述支撑框架1上,所述接头3设置于所述油缸2上,所述浮动板4与所述油缸2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5固定安装于所述支撑框架1的顶端,所述导柱6设置于所述支撑框架1上,所述导柱6的底端与所述浮动板4固定连接,所述导柱6的顶端与所述固定板7相连接,所述固定架8设置于所述固定板7上,且所述固定架8与所述固定板7固定连接,所述托辊9设置于所述固定架8上,所述第一温度探头10设置于所述支撑框架1上,所述第一温度探头10以及所述支撑框架1连接处设置有第一调节结构,所述第二温度探头11设置于所述支撑框架1上,且所述第二温度探头11以及所述支撑框架1连接处设置有第二调节结构,所述支撑框架1上设置有感应结构。
优选的,所述感应结构包括:位移感应器12、感应板13、第一连接部14、上限位感应开关15、下限位感应开关16、感应块17以及第二连接部;
所述感应板13设置于所述固定板7的侧壁面上,所述第一连接部14设置于所述支撑框架1上,所述位移感应器12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4上,且所述位移传感器位于所述感应板13的下方,所述感应块17设置于所述浮动板4上,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所述支撑框架1上,所述上限位感应开关15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顶部,所述下限位感应开关16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底部,且所述上限位感应开关15以及下限位感应开关16与所述感应块17相对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14包括:第一支座18、第一支撑杆19以及第一固定座20;
所述第一支座18设置于所述支撑框架1的侧壁面上,所述第一支座18以及所述支撑框架1连接处设置有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固定座20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9上,且所述第一固定座20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9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座20以及第一支撑杆19连接处设置有第一调节螺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联创光电超导应用有限公司;江西联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西联创光电超导应用有限公司;江西联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236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