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户用光储充能源互联系统及其能效管理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322938.7 | 申请日: | 2020-1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910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2 |
| 发明(设计)人: | 顾春飞;杨婷;徐梓源;严凌;李悦旭;陈黎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程学院 |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H02J3/32;H02J3/38;H02J3/02;H02J4/00;H02J7/35;B60L55/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徐燕 |
| 地址: | 21116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用光 能源 联系 及其 能效 管理 方法 | ||
1.一种智能户用光储充能源互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发电单元(1)、蓄电池储能单元(2)、电动汽车充放电单元(3)、双向AC/DC变换单元(4)、多端口DC/DC变换单元(5)、双向计费单元(6)、交流负载(7)、直流负载(8)、系统能量管理单元(9)以及移动端监测单元(10);
所述多端口DC/DC单元(5)同时连接双向AC/DC单元(4)的直流侧、电动汽车充放电单元(3)、光伏发电单元(1)、蓄电池储能单元(2)以及直流负载(8),实现直流侧多电压变换与能量交互;
所述双向AC/DC单元(4)具备整流和逆变功能,其交流侧与380V配网相连,直流侧与多端口DC/DC单元(5)相连;
所述直流负载(8)由多端口DC/DC单元(5)进行供电;
所述交流负载(7)连入双向AC/DC单元(4)的交流母线,交流负载(7)通过断路器K1接入380V配网;
所述双向计费单元(6)采集断路器K1的并网点处电压、电流信息;
所述系统能量管理单元(9)采集光伏发电单元(1)、蓄电池储能单元(2)、电动汽车充放电单元(3)、双向AC/DC变换单元(4)、多端口DC/DC变换单元(5)、双向计费单元(6)、交流负载(7)以及直流负载(8)的发电、用电信息,对系统能量进行就地协调控制;
所述移动端监测单元(10)与系统能量管理单元(9)进行通信交互,实现系统能量远程监测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户用光储充能源互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发电单元(1)包括光伏电池组件和DC/DC变换器,通过DC/DC变换器接入多端口DC/DC单元(5);
所述蓄电池储能单元(2)包括蓄电池组件和双向DC/DC变换器,通过双向DC/DC变换器接入多端口DC/DC单元(5);
所述电动汽车充放电单元(3)包括电动汽车和双向DC/DC变换器,通过双向DC/DC变换器接入多端口DC/DC单元(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户用光储充能源互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端口DC/DC变换单元(5)适配多个电压等级接口,根据应用需求进行调整;
蓄电池储能单元(2)与多端口DC/DC变换单元(5)进行能量双向交互;
电动汽车充放电单元(3)与多端口DC/DC变换单元(5)进行能量双向交互;
光伏发电单元(1)的能量流向多端口DC/DC变换单元(5),供电动汽车充电、蓄电池充电以及直流负载(8)消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户用光储充能源互联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能量管理单元(9)基于Zigbee的通信协议采集光伏发电单元(1)、蓄电池储能单元(2)、电动汽车充放电单元(3)、双向AC/DC变换单元(4)、多端口DC/DC变换单元(5)、双向计费单元(6)、交流负载(7)以及直流负载(8)的发电、用电信息;
系统能量管理单元(9)与光伏发电单元(1)通信,采集光伏发电单元的实时发电功率与光伏组件的工作状态;
系统能量管理单元(9)与蓄电池储能单元(2)通信,采集蓄电池的剩余容量信息;
系统能量管理单元(9)与电动汽车充放电单元(3)通信,采集电动汽车的剩余容量信息;
系统能量管理单元(9)与交流负载(7)、直流负载(8)通信,采集负载的用电信息;
系统能量管理单元(9)与双向计费单元(6)通信,采集双向计费单元(6)的用电费用与售电费用信息;
系统能量管理单元(9)与移动端监测单元(10)采用4G/5G通信技术进行信息交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程学院,未经南京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2293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